第22章22(2 / 2)

潘参任石乞求降罪,看着浑身挂彩的两人,苏世哲摆摆手说:“不能全怪你们,我也有责任,对淮军的军力部署没有摸到底细。”

靖国大军开到离淮国都城襄州十里处扎营。七万大军分营三处互为犄角,苏世哲下令休整。大后方的辎重粮草以及兵员陆陆续续到达,三个月后靖军满血复活了,兵力十万,辎重粮草充足,军队上下跃跃欲试求战心切。

三个月以来,淮国朝堂也是躁动不安,每次兵败的消息都会带来惶恐加剧,此时淮国兵力还有五万之众尚可一战,包括襄州三万,东方两处关隘各有五千,另有一万水军。但是四大家族元老的投降言论,扰得顾昌慕容浩君臣心烦不已。

“这帮老狐,害群之马,淮国将会毁在他们手里。”在密室里,君臣二人在谈话,慕容浩破口大骂。

“大司马可有良策?”沉默片刻后顾昌问道。

“其实四大家族还有不少私兵,并不似他们所说的已经打光了,以臣估计至少合三四万之多。无奈元老们不轨之心昭然若揭,所有私兵毫无斗志,战场上一触即溃,反而影响了我们中央军的士气,否则也不会是如今这样局面。”

“一触即溃那是邵、孟两家,龙、侯两家还是死战了的。回到前面的话题,该不该去向陈国求救?”

“只此一途了。”慕容浩叹了一口气。

“大司马认为何人可堪此任出使陈国?”

“中大夫顾校。”

“所见略同,关键时候还是自家子弟稳妥些。”顾校乃顾昌堂兄,仪表堂堂博学多才威望甚高。顾校一行领命后向陈国驶去。

天下人都知道陈国当今皇帝陈聪是个傻子。他七岁即位,八年以来都是陈聪的母亲崔太后代为执政,因为陈聪的父亲陈朗属于猝死,死于自己母后的一场小型生日宴上,所以自己的弟弟陈重成了唯一顾命大臣。

陈重人称“三圣”,即书圣画圣与乐圣,可见艺术造诣之高深。他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举手投足皆成风流。大京的青年学子纨绔子弟皆以陈重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作为楷模,争相效仿。

陈重作为顾命大臣被封为英王,需经常与自己的嫂嫂崔太后商议国事,日久天长竟互生情愫。这两人其实都不谙政务也不喜政务,虽然主要事务都由一帮主管大臣在做,无奈每逢要事还必须做定夺,两人不胜其烦。

其实崔太后崔丽颖的内心是矛盾的,她既希望陈重能励精图治邦天下,解决自己的软肋让孤儿寡母无后顾之忧。她又希望陈重能永远天人下凡般才华横溢,与自己唱和相依,这等品貌才学俱佳之子,百年难得一遇。自己曾问过他何以一直不婚,他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能将宝贵的精力耗在此等琐事之上。自己已是三圣,要奋发勉力,争取有生之年六圣加冠。

“何以有六圣之多?”绣榻上一对璧人尽鱼水之欢过后,正在相拥而谈。

美丽女子肤若凝脂明眸皓齿,远看浑似二十来岁的少女,只有大笑时眼角那一丝若隐若现的细纹暴露出真实年龄已是三十出头。男子高大英挺长发披肩与女子年纪相仿,他们正是陈重与崔丽颍。

“所谓六圣,即书、画、乐之外,尚有棋、医、道。棋医之学尚有时日尚待精进,道学之途终将至,我已参至天地道之最后一重,很快将大功告成,可与天地意念相通了。”

“棋、医之道皆为大道,那个天地道实属小众,我等资质平庸之辈,实难领悟也。”

“那就交给我等雄才去领悟吧。”

“二叔,那个淮国特使来了,我们该当如何应对?”

“颍儿,不急,我最近刚作了首曲子,先弹于你听罢。”说完披衣下榻走至琴台。

崔丽颖也披衣下榻默默添香后恭坐于绣墩之上。琴声悠悠而起,如两只神鸟乘风而去并翅翱翔,碧空如洗,春和景明,苍山叠翠绿篁如波。渐渐地琴声嘈嘈切切欢快有加,有如两只神鸟在湖面上交替翻飞顾盼戏水,时而直冲云霄,时而掠水而过,欢快之情于指尖流淌。琴声终于渐至平息,倦鸟思归,万籁复寂。

“我给这首曲子取名《凤求凰》赠与颍儿。”

“颍儿谢过二叔。”

“那个特使的事情,明日朝堂上去说吧。”

顾校一行已经私下里分别拜见过陈国的几位主管大臣。收到顾校的厚礼后,几位主管大臣保证替他在朝会上争取利益。反而是陈重那里没有去拜访,因为谁敢往英王的清誉上泼脏水,那就是好日子到头了。

其实陈重也清楚的知道属下这些人都是什么货色,但他平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所以朝会上他简明扼要说明淮国特使的来意后,便让众人发言。

傀儡小皇帝居中坐于案后,崔太后的案几与小皇帝并排坐于右侧。英王的案几在左侧台阶下突出位置。台阶下中央位置分坐着一帮重臣,低阶官吏围坐于更远的外围。

让顾校想不到的是,那帮昨天还拍胸脯保证的大臣,今天个个面色凝重若有所思,没有一个站出来发表见解。反倒是低阶官吏座席上议论纷纷七嘴八舌,这些低阶官吏也有消息灵通者,知道淮国特使是有备而来送了礼的,可惜好处全让高官们给占了,心中有气便有人起身借公扬私。

“淮国与我陈国历年来龌龊不断,我陈国一再忍让,现在却想让我陈国发兵救淮,真是岂有此理。”

“请特使先说说,如果发兵与我陈国有何好处?”

“至少五座城池。”有低阶官员抢答

“五座城池哪够?至少十座城池。”又有人加码。

“十座城池也不够,须把淮国与陈国接壤的两个郡划于陈国。”胃口越来越大了。

须知淮国总共也只有六个郡,顾校的脸色极其难看,他冷冷扫视着这一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

“请问上将军有何看法?”太后发话。

“此事重大,臣尚没有定策。”上将军陈敏说道。

“上大夫可有对策?”太后又问。

“容臣等再商议商议。”上大夫阎夏拱手回道。

“上卿觉得如何?”太后道。

“如果不发兵,一旦淮国灭亡,靖国的下一目标必是陈国。如果发兵,陈、淮联军也不一定能战胜靖军而改变战争的格局,但也有取胜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取胜,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助淮抗靖必定会惹怒靖国,到时候可能连议和的机会都会丧失,但如果取胜,格局将大为改观。将靖国赶出淮国后,淮国割地赔款于陈国作为补偿,如此皆大欢喜。但取胜的难度极大,需三思而后行。”上卿隋波说了一通废话。

“既然如此,明日朝会再议。”太后看了一眼陈重宣布散朝。她太了解这个英王了,在几个主要大臣都没有亮明主见的时候,他是不会亮明主见的。有时候她也很反感:名声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但很快她又会释然:不这样就不是她喜爱的二叔了,自己不正是喜欢他这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样子吗?

当天晚上顾校找到上将军陈敏,顾校开门见山:“不知何故上将军今天没有帮我说话?”

“不能太过直接,否则别人还认为我收了你什么贵重礼物。”陈敏一句话将顾校噎得直翻白眼。

“上将军,我昨天送你的那把风雷剑是我们皇室祖传宝物啊,天下名剑啊!”

“不要着急嘛,我知道了,听说你送阎夏两颗夜明珠?夜明珠你还有吗?”

“没有了,只有两颗。”

“那你干嘛给他两颗?一颗足矣,那个老东西肯定开心死了。我也想要夜明珠,怎么办?”

“这真的很难办,我们皇宫倒是还有两颗,不过路途太遥远了。”

“遥远倒不怕,你给我立个字据,欠我一颗夜明珠。下次带给我。”听完此话,顾校的心里有一万匹马奔腾而过。

顾校又找到阎夏,问他为什么今天在朝堂上一言不发。阎夏说拿到天下名剑的人都没有说话,只拿到两颗珠子的人哪有资格发言。最后承诺明天肯定帮忙。

至此顾校基本上搞清楚这帮人的路子了,果不其然,找到隋波,给出的理由就是拿名剑的、拿夜明珠的都不说话,一个只拿几块玉的人算老几?

顾校搞不明白,为何自己小心翼翼,送礼之事何以会迅速人尽皆知?他当然不知道那几个重要权臣的管家都是信息互通的,当然这些都是主子授意他们这么干的。

终于第二天,几位重要大臣发话支持出兵救淮。但是出兵多少以及谁来领军让众臣争吵不休。最最难休的是到底该让淮国出多少好处于陈国作为补偿。

顾校忍无可忍说话了:“陈国与淮国,互为邻邦唇亡齿寒。虽然一直以来,两国小矛盾不断。但是大敌当前希望诸位能以大局为重,等击退强敌之后再谈如何补偿也不迟。”

“万一事后淮国不认账怎么办?”低官阶位置上又有人开始捣乱了。

“我倒是有个主意。”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英王开口了:“我派我天地道的两位师兄随你回去。我这两位师兄道法高明,他们可以调遣天兵天将来助你们退兵。”

此言一出,群臣轰然叫好。只有顾校张口结舌呆若木鸡。

“皇叔,你的言辞众人皆叫好,只有此人面似不信,可见此人何其蠢也。”傻子小皇帝竟然也说话了。

顾校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到襄州,听完汇报,顾昌脸色铁青猛拍案几。

“人心之冷漠何至若此?当初洛国君臣是没有来求助于我,否则我必出兵相救,唇亡齿寒啊。”

靖国遣使来下战书:寒冬已至,休养生息,来春再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