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前夜(1 / 2)

轰隆隆!

一声厚重的冬雷划破了夜空,闪耀着禁宫中的重重楼阁。

西苑。

不远处的殿檐下齐齐悬挂着一排宫灯,勾勒出一片巍峨的轮廓,其余地方都是一片静悄悄黑黢黢的旷荡。

偶尔有宫人路过时,还能听到一阵沙沙的脚步声。

李政放下了手中的木椎,起身微微活动了一下筋骨。

眼前这间的宫房,正是吕后之前答应划拨给他的殿宇。

在正式入驻之前,这里已经被空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就连殿檐下悬挂牌匾的位置,都早已落满了灰尘。

如今。

李政不仅给这里挂上了匾额,还给这座宫殿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豹房。

一来,是他对明武宗朱厚照的致敬;

二来,也包含着一层“君子豹变”的蕴意。

烛光下。

李政起身,缓缓推开了一扇偏殿的木门。

这里面早就是一片狼藉。

落脚到处都是一团团揉成球状的稿纸,各类废弃的木质边角材料也丢得满地都是。

中间那张杂乱的工作台上,几张碗碟胡乱的摊开,里面是已经被吃得没剩多少的残羹冷炙。

角落里还隐隐传出一阵令人不适的涝臭。

见李政走了进来。

几个年轻的宦官匆匆行了个礼之后,便继续着手中的工作。

——他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组装着一台纺车。

这几天。

李政可以说是一门心思都扑在了这台纺车上。

从目前的组装进度来看,情况一切顺利。

在最初的计划中。

李政只是打算将现有的纺纱器具,做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良。

他担心万一步子迈得太大,会容易扯到蛋。

可当尚方监把宫里的那几台手摇的纺纱工具抬过来之后,他当时就有些傻眼。

一般来说。

这皇宫中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基本上就代表了当前手工制造业的最高水准。

然而在李政超脱的视角和眼界看来,这些器具的生产效率,简直低下到令人无法想象。

在亲手拆装过一台纺纱器具之后,他大概了解了纺车的基本工作原理。

从高中课本中。

李政零零碎碎地记得,宋元时期曾有一位名叫“黄道婆”的民间手艺人,曾改良革新过一款三锭脚踏纺车。

这对当时长江流域的丝织业和棉纺织品的鼎盛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并且,这款三锭脚踏纺车在推广之后的几百年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使用,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的前夕。

仅仅只是将“手摇”的方式改成了“脚踏”,这一个微小的变动,却让生产效率得到了成倍的增长。

李政决定,要将这款纺车给复刻出来。

在大的研究方向已经确定的前提下。

仰赖于“木匠皇帝”扎实的设计基础和测绘能力,他没用多久就在宫墙上用木炭完成了初步的图纸设计。

接着,李政就将目光投向了“尚方监”。

这是宫内专门为帝王制造一应器具的官署,也是汇集着当世最专业的手工制造业人士。

“都来看看朕画的这张图,有谁看得懂吗?”

李政指那面宫墙发问道。

当时。

尚方监里那些朴实精业的工匠们在图样前端详了半天,支支吾吾没有一个人敢回答。

最后,还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宦官引起了全场的注意。

“回陛下,小人看得懂。”

“这墙上画的,应该是一架纺车.....”

这个小宦官似乎一眼就看懂了三锭纺车的设计理念,并且还当场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意见。

李政一听立马来了兴致,随后就对他进行盘问了一番。

结果没想到。

这一问,还给他问出了惊喜。

这位小宦官的名字,叫蔡伦。

自称是出身于铁匠世家。

不仅对各种冶炼铸造,种桑养蚕等各项生产工艺都很高的造诣,还特别擅于总结经验。

平时闲着没事的时候,也经常喜欢搞一些创造发明。

二人一拍即合。

随后,整个尚方监就在豹房里全力复刻三锭纺车。

并且还在一些细节上,做出了更进一步的改良。

整整三天。

李政寸步未离,就连眼睛里都熬出了血丝。

而这一番沉浸,自然也让一旁魏忠贤有些摸不着头脑。

很明显。

作为一国之君,李政不是一个吃饱了没事干的人。

在这宫房里将那些木料通过刨、锯、锉、磨......等一系列加工,也算不上是什么悠闲的娱乐活动。

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陛下不但对这里脏乱的环境没有半点不适,反而还一直是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

尤其是李政在木工手艺上所表现出来的精湛程度,竟然还能让尚方监的匠人们为之赞叹不绝。

这一度让他感到有些陌生。

看到李政好不容易闲了下来,魏忠贤这才连忙捧着一杯热茶跟了进来。

这些天。

他只看到尚方监的人把那堆木头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却不知道他们究竟在捣鼓些什么。

想要上去帮忙,却前前后后已经被嫌弃过好几次。

偏偏李政又对此事格外的看重,这给他急得是抓耳挠腮。

“陛下,这到底是在造什么宝贝啊,奴才怎么越看越糊涂了?”

“造纺车。”

魏忠贤愣了一会儿,“这模样......怎么跟太后宫里的不一样呢?”

李政抿了口茶,没好气道,“不该问的就别问,你又不懂。”

说完。

便又把茶盏递了过去。

“奴才多嘴,奴才多嘴.....”

魏忠贤脸上赔着讨好的笑容,心下却是一凛。

他眼神迅速瞥了一眼不远处正在忙碌的蔡伦,心头陡然升起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

眼见纺车的制作进展顺利,已经进入了尾声。

李政转头,又回到了豹房的主殿。

这段时间他忙得脚不着地,百官们也同样也没有闲着。

自打那次罢朝之后,朝堂上引发了一阵自发的连锁反应。

先是罢朝后的第一天,文武百官们推举秦王为首,联名上了个请罪的折子。

在奏折里,这帮人顾左右而言他,根本没有写到逼宫的事情上来,甚至还带着点道德绑架的意味。

大概意思就是说。

“陛下您赶紧息怒,秦王和百官们确实做得不对,但毕竟法不责众。”

“更何况您是天子,自然要宽宏大量的呀。”

“须知君待臣如手足,则臣待君如腹心;君待臣如犬马,则臣待君如路人。”

“陛下要是饶过我们这一回,下次就肯定不会这样了。”

“........”

李政看完之后,只是冷笑了一声。

很显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