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初显锋芒24(1 / 2)

第二天到了老张头约定时间,张文龙就到了当铺。当铺离夫子庙不远。

当铺的形成历史有一千多年,到了晚清时期各地更是当铺林立,生意兴隆,看来越是乱世,当铺越兴盛。

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记载。乾隆宠臣和珅就曾开了七十五家当铺。具体数字真实性有待考证。其原文曰:

……派十一王爷、庆桂、盛住同钞和砷住宅;派绵二爷钞和珅花园。附录清单:当铺七十五座(查本银三千万两)。……外钞刘、冯二家人宅子:……当铺四座(本银一百二十万两)。

可见当铺在清代时候多么兴盛发达。

张文龙进了屋,屋里面几个伙计正有条不紊的忙活。

老张头是这的大掌柜,他坐在一个高高的大柜台后面,当铺的柜台都特别高,原因不明,可能是为了安全还是气势上压倒一切,便于砍价不得而知。

老张头背后还有老板,老板就是陈家老爷子,这个当铺在南京很大,高墙大院,晚上两个会功夫的护院巡逻。

老张头看见他进来,鼻子哼了一声,:“算你运气好,老爷同意了,你可以在这干,试用十天,没有工钱,十天后每月一千五百文,做杂役,你有路引么?我们写个文书”

“有”张文龙说。

张文龙很高兴,和老张头做了手续。老张头就记录了他老家地址留了存档。

老张头说的“路引”就是清代百姓出门的身份证介绍信,官员则多带腰牌,牌子上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的用途,但是老百姓都没有。

据说有的腰牌上还会把持有者的面部特征画像录入,除了没有指纹和密码,看样子那时候设计的还是很全面。

史载战国时期,秦国商鞅进行变法,实行过一种叫做“照身帖”的竹片。这个竹片就是中国最早的身份证件。

后来历代都有类似的身份证明,材质分金属、象牙、兽骨、木材等几种,而且每个朝代叫法也不同。

虽然张文龙没有腰牌。他进来当铺,看见里面好多古董架子,一面墙上挂着一堆东西,其中一个他知道是虎符,是最早的腰牌。

六爷这三天集训教过他杂项,描述过虎符的用途和形状。

他来了兴趣,指着这个牌子对张老头说:“这个我知道,是春秋时候的虎符。”,

商周时期最早证明身份的东西叫做“符“,据传说是姜子牙发明的。

老头一愣:“没看出来,你小小年纪,懂得还真不少,孺子可教。”瞬间,他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好感。

然后张老头给他安排活干,也安排了住处。这当铺很大,平时里面五六个人忙活,这当铺也卖古董。

张文龙很机灵,又勤快,干活又麻利。没两天,把老头哄的很开心。

墙壁上架子上很多古董琳琅满目,张文龙发现六爷的远见,果然教他的很多东西都能对上号,他不懂得问老头,老张头也乐意告诉他。

几天时间,他学的那些理论知识居然好多都能用上,店里另外几个伙计也惊讶他为何如此博学。

一天,外面进来一个中年人,要当东西,据说是一个家传的花瓶。花瓶很古朴,没有纹饰,是个玉壶春瓶。这瓶子撇口、细颈,圆腹,圈足。瓶子墨绿色,颜色很深,远看几乎深成了黑色,瓶身上面还很多细密的开片。

一般古代玉壶春瓶子级别路份都比较高,宋代开始盛行。但是在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就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记载。

玉壶春这名字最早应该是因为这种壶用来装酒或者是一种酒的名字而来。

这人说这个要当五十两银子,是个家传几代人的宝贝,急于用钱才拿来典当。

老张头拿起玉壶春看了半天,没有看明白啥窑口和年代,更不要说真假了,几个伙计也没认出这样颜色的瓶子是何年代。

张文龙,这些天已经和大家很熟悉了,也凑过来看看这个墨绿色瓶子,老张头还在对着这瓶子拿着放大镜研究。

张文龙脑海里一闪,想起六爷教给他的那些窑口,其中一个龙泉系的窑口就出这样的玉壶春,墨色胎骨,深墨绿的釉色,密布细密开片。

这有个鉴别要点就是这个窑口的器物口沿开片更为细碎,而且多为出土的,所以土壤容易侵蚀口沿造成脱釉。

他看着这瓶子的特征和六爷说过的一个窑口完全相符,叫什么窑口着?他想了几秒钟,对张老头说:“张掌柜,这个应该是宋代的,是浙江溪口官窑,路份很高。”他大着胆子低声在张掌柜耳边说。

因为这玉壶春每一个特点都和六爷教给他的溪口窑东西对上号,尤其瓶口沿的细微开片。

溪口窑,是指浙江龙泉溪口一带烧造黑胎类青瓷窑口的总称。曾经宋代烧造过“贡瓷”。而贡瓷者,宫廷用瓷也,这便是“溪口官窑”的由来。

溪口官窑有着独特的釉色和纹理,其开片纹线更是精妙,并以此独特风格著称于世。

其釉色有青色、翠绿、墨绿、黄绿、酱色,黑色等,溪口官窑瓷,在其细如丝的开片纹线基础上,又发散成粗线条的纹线,粗细相间,从而形成特有的风格,这也是其窑口独有的显著特征。

浙江离南京不远,出现溪口窑东西的几率也比较大。

老头一惊,他也听说过溪口窑,只是接触的少,他做当铺毕竟不可能所有古董都一一研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