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滋润的原动力56(2 / 2)

“我会那么做的,但是搬到哪里好呢?”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交通方便,只要是运载重弹石没有问题的地方就可以了。但请避开离都城太远的地方。像这次这样发生紧急情况的话,很难应对。”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邸下。

“借此机会,也要想办法切实保护大韩公司。因为光凭许在锡和青湖是无法抵挡住所有贪图牙膏和肥皂的小偷的。”

如果向清朝供应牙膏,寻找牙膏的人必然会不断增加。

因为现在供不应求的情况无法轻易解决,所以今后也会出现想要牙膏制造技术的人。

“难道贪图大韩史的盗贼不会减少吗?”

“有钱的地方就有欲望,这种欲望会招来人的。因为牙膏只能在大韩公司制作,所以盗贼们只能瞄准大韩公司。这次请与立下汗马功劳的金甲洙和吴庆洙见面,转达我的意思。如果他们能阻止想要闯入大韩公司的盗贼,我就放心了。”

许在锡和青昊虽然擅长武术,但抓犯人调查的能力不足。

金甲洙和吴庆洙两人通过狱中具善福的谋反和此次事件再次展现了出色的能力。

“是的,我会去见两个人,转达邸下的意愿。”

郑若镛立即明白了文孝世子的意思。

“大韩牙膏不仅出口到清朝,还会出口到阿拉萨和。这样一来,寻找牙膏的商人就会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

如果今后与俄罗斯进行交易,牙膏不仅可以流向俄罗斯的贵族,还可以流向王室。如果那样的话,不久就会扩散到整个欧洲。

只要遵守制造方法,今后60年以上可以在大韩公司独家生产牙膏。而且会成为朝鲜坚实的财路。

由于决定交给真相的大韩牙膏,供应到都城的牙膏和牙刷在5天内停止销售后,价格翻了一番。

“为什么不卖?”

从地方上来的商人质问宋方的推销员。

“听说牙膏的材料掉了,做不了了,三四天后就可以销售了。”

“不,我明天就要走了,怎么能等三四天呢?”

“材料掉了,我也没办法。如果真的急的话,就在七牌店多花点钱买吧。”

购买牙膏的商人们在七牌和易县套利出售。

问题是,一旦供应中断,中间商就会趁机牟取暴利。

“不,七牌卖三两,买了就没剩什么了。”

“我也没办法,因为说很急,所以才告诉你的。”

“那能不能提前给我钱再走?东西出来了就可以拿走了。”

“不可能。如果给我提供这样的便利,后面的客人会坐视不管吗?”

在销售牙膏的松坊周边,为了买到牙膏而露宿街头的人也很多。

他们是比任何人都想先购买牙膏获利的人。

“坐在那里,不是只有那些人经常购买吗?”

“客人好像是第一次来这里。我们一个人面前最多只卖10个。而且买过一次的客人半个月内不能再买牙膏了。”

虽然牙膏的材料中煤石供应不畅,现在只是权宜之计,但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阻止牟取暴利的商人。

与此同时,为了不让在市场上活动的流氓和中间人囤积居奇,正在尽最大努力。

“动用人不就可以抢购了吗?”

“除了销售物品的职员之外,还有确认姓名和长相的职员。如果你想骗我们一次,我们就不会再卖给那个人了。所以三天后再来看看吧。”

“呼!我以为只要上汉阳就很容易买到……没想到人们这么喜欢牙膏。”

“有没有可能?听说很远的清朝也在找牙膏。”

“呵,如果在清朝也能找到的话,朝鲜人该怎么用……”

听了宋芳推销员的话,从地方上来的商人摇摇头离开了。

晋商的王大山画了牙刷和牙膏,带着肥皂回到了清朝。

王大山因为自己的错误,不能以自己想要的价格带牙膏和牙刷。

但是看到汉阳松坊为了买牙膏和牙刷而门庭若市的样子,他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回到了燕京。

“嗯,我比想象中要早到清朝送牙刷和牙膏了。”

在汉阳,没有的允许,无法正式与真相进行直接交易。

王大山带到中国的牙膏是作为义工送的。

邸下,给清朝送牙膏有那么重要吗?

旁边的徐内官好奇地问道。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这个朝鲜没有可以卖到国外的东西的情况下,牙刷、牙膏和肥皂是可以赚钱的东西。”

“在朝鲜也很畅销,不是没有理由非要卖给清朝吗?”

“卖给清朝的第一个原因是可以拿到比在朝鲜卖的更多的钱。第二个原因是清朝的财货进入朝鲜,成为让百姓生活比现在更滋润的原动力。”

“我知道你收的钱更多,但很难理解你说的第二句话的意思。”

“为了让艰苦百姓的生活变好,不就是吃好穿好吗?”

“您说得很对。”

文孝世子的话让徐内官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

“为了吃好穿好,老百姓要有钱买粮食吃衣服穿。简单地说,就是要创造一个可以做到这一点的环境,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努力工作都可以赚钱的环境。”

“创造环境?农民不赚钱。”

“农民不直接赚钱,但不是在种粮收割后用这些粮食换取衣服和生活所需的其他物品吗?”

“是的,没错。”

“农民的这种行为可以看作是赚钱的过程。问题是,朝鲜赚钱的行为太有限了,所以总是物资短缺,无法生产所需物品,从清朝和进口进来。为了物资充足,必须创造这样的环境,为此是需要钱的。”

“呼!听了邸下的话,好像会在脑海中延续什么,但却无法延续。”

徐内官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

因为在他一直以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