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清朝皇帝的敕书21(1 / 2)

赵元淳回到开城的几天后,朝廷为迎接清朝的敕使,向义州派遣了指引他们的远接使,并设立了专门负责接待使臣任务的临时官厅——迎接都监。

使臣团一般有1名上士、1名副使、2名大通官、2名次通官、18名勤役、2名笔记式等干部级官员30多人,包括辅佐人员、警卫军事和仆人在内,超过200人。

贞操在位期间,清朝使臣访问了六次,在宫殿举行的众多活动中,规模最大的活动是迎接历史大国中国的使臣。

“清朝使臣要来吗?”

“是的,李朝参的李时秀去义州当客座使了。”

“嗯,清国的使臣来是因为我死了才来拜访的……原来是按照历史发展的。”

带着清朝皇帝的敕书来敕史的访问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发生朝鲜王室的册封或讣告等事情的时候。

正祖10年的1786年,使臣访问的原因是文孝世子的死。

“什么?这是什么意思?邸下死了,死神来了!”

听到文孝世子的话,徐内官惊讶地问道。

“我说我差点被红尘害死。听说清国的使臣来了,应该听到了花钱的声音吧。”

清朝以前,明朝的使臣团来的话,少则几万两到十万两的银子就拿走了。

因为是宦官得势、贪污腐败严重的明朝时期,来朝鲜的使臣大部分都是宦官,多数都是朝鲜出身的太监,霸道和贪婪严重。

知道明朝士绅暴行的清朝,作为朝鲜士绅,一定会任命满洲人,不希望像以前那样盛情款待。但也不能忽视招待,使臣的招待费用花了不少。

“邸下为什么这么担心?这是互助会自己看着办的事情。”

“花了多少钱?啊,对了!”

“……作为招待费用和各种经费,元银合计将支出61394两。不是吧,如果我也去见敕司设宴,可能会增加费用。这笔费用在一年上缴中央官府和王室的税收中大概是2分5厘左右。”

想起了本科时听过的正祖10年访问的清朝使臣团使用的费用。

这些意外的费用支出影响了每月支付给官员的工资。

“邸下怎么会知道呢?”

“多亏了上学时努力学习。“不是,是为了替我写报告吗?”

“……看了敕司年度登记上的记录,就类比了一下。”

敕使年度登记是礼祖的典乡司为报告清朝使臣来时举行的宴会而制作的事后报告书。

“不,清朝使臣团还没到,您怎么知道费用?”

徐内官奇怪地歪着头问道。

“今天怎么刨根问底的。”

“我预计大概会这样。我是说,可能会比甲辰年作为招待费用投入的98642两少。”

“我实在看不懂世子邸下的心思。说一个就知道十个,他也说了没说的。”

“知道得越多不一定就越好,因为知道得越多,要做的事情就越多。”

“主上殿下也在做太多的事情……但是又会伤身体的。请不要勉强,和背童们愉快地专心学习吧。”

徐内官无法抹去小世子做了太多事情的想法。

也许正因为如此,聪明伶俐、懂得体谅百姓的世子才会出问题。

“别人国家的学问现在好了。今后应该开启学习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历史和文化的时代,而不是中国的书籍。现在还沉浸在明朝的假象中,不知道为民之路的人真让人寒心。”

“又这样,去哪儿千万别说那种话。”

徐内官担心的是表现出否定朝鲜身份的文孝世子。

因为如果老论的大臣们知道有这样的想法,就可以和思悼世子走同样的路。

“这个国家的世子在说别人国家的坏话时也要担心,这是多么可恨的事情啊?以后我会把这些都改过来纠正的。”

“是的,请一定要改。但现在不行,所以请让我死于非命。”

好吧,知道了。

这不是文孝世子现在能做的事情。

当时正在接受徐内官的话。

“邸下,朴基特到了。”

“快让他进来。”

忧虑消失后,进入连脸色都变了的朴基特房间,向文孝世子打招呼。

可能是因为多次出入宫殿,以前不安的样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找到了吗?邸下。”

“气色看起来很好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