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定向毁灭51(1 / 2)

寒武纪早期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早期动物在此时开始蓬勃发展,三叶虫也趁此机会开始了借着这次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东风,彻底成为了寒武纪时期数量最多,最为成功的生物。但是在这个看似欣欣向荣的的早期繁荣背后,徐远知道其实危机已经开始显露苗头。

这次危机来自于寒武纪早期的大规模海侵事件,在这段时间徐远观测到海平面相对于陆地开始快速上升,海岸线向着陆地前进,造成了大规模的洪水。这次事件导致了原本是浅海的地区随着海平面上升变成了深海,但是浅海地区向着陆地前进。在徐远看来总体并有太多影响,只有小部分动物收到了影响,而三叶虫恰恰正是这小部分之一。

大规模的陆地洪水,又将此时陆地上丰富的磷酸盐带入到了海洋,形成了营养丰富的环境,并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对于其他滤食生物来说还算点好事,但是对于三叶虫来讲,好处都是其他动物的,留给自己的只有坏处。

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了海洋的富营养化,直接导致了海水中氧气不足,这些缺氧的水广泛侵入了陆表海,最终导致了寒武纪大面积水域缺氧。直接就团灭了古杯动物和运动能力不强的底栖动物。这就是寒武纪早起的新斯克事件。

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在接近寒武纪中期时,由于火山活动的影响,地球两级冰川极具扩大,直接导致了海平面降低,徐远知道这就是寒武纪的霍克湾海退事件。这波海平面的下降直接就导致了华夏西南地区由之前的浅海变成了泻湖相沉积,并且还诞生了厚度到达12米的石膏和大量的白云岩。

通过回溯仪显示此时这里的ph已经大于9,比正常的海水盐度都高了接近8倍。看到这些数据徐远知道此时西南地区的海水已经不适应生物的生活。此时寒武纪的动物运动能力比埃迪卡拉纪的动物要强上不少,单纯的环境恶劣它们还可以迁移,但是融化之后的冰水直接导致了浅海地区温度降低,给适应了浅海环境的生产者致命一击。

三叶虫虽然可以迁移,但是没有了食物供应,徐远知道等待他们的还是难逃一劫。这两次打击直接就重创了莱德利基虫和小油栉虫,这波几乎可以说是定向打击的灭绝事件就是早起动物们迎来的第一次小规模洗牌,徐远知道这就是当时课本上提及的早寒武世灭绝事件。

这次的灭绝事件基本只摧毁了40%的物种,主要以埃迪卡拉纪的遗老遗少为主,比如穿越了寒武纪和埃迪卡拉纪的古杯动物和小型贝类就直接消失,甚至回溯仪都扫描不到。

而很不幸的就是此时以莱德利基虫和小油栉虫为主的三叶虫已经遍布海洋,很难逃脱被误伤的情况。在回溯仪的显示下原先34科的早寒武纪三叶虫直接就灭绝了20个科,而其中伤亡最惨重就是莱德利基虫。

仅仅过了不到100万年,徐远就观测到寒武纪的海底已经恢复如初。埃迪卡拉生物空出的生态位早已被寒武纪新生的各种门类占据,比如徐远之前看到的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脊索动物、刺胞动物等等。而三叶虫的规模比之之前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此时三叶虫的代表再也不是当初徐远观测的莱德利基虫,它们空出的生态位很快被褶颊虫类和掘头虫类占据。这些新兴的三叶虫开始在寒武纪中期复苏、辐射,在徐远的见证下开创了又一个三叶虫的繁盛时代。

最原始的莱德利基虫走向了灭绝,但它作为三叶虫家族的老前辈留下一个相当优秀的基本身体构造,似乎必将庇佑其后代们千秋基业,万里开疆。徐远知道如果按照一般小说来讲莱德利基虫的在天之灵将会看到它的三叶虫子孙们个个青出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最终登上食物链顶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末期少年穷。

可惜现实却恰恰相反。鲁迅曾经说过,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会很舒服,有一类三叶虫就决定过上这种舒服的生活。

它们就是三叶虫演化史上最特别的一个旁支,不同于褶颊虫形状和莱德利基虫大差不差,它们的形态可是完全脱离了三叶虫的传统形状。回溯仪显示这堆咸鱼倒是有一个仙风道骨的名字——“球接子”。听上去好像打网球打成仙了似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