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电流38(2 / 2)

而且这样需要中层神经结节相互配合,一旦体型增长神经结节每多一个配合的难度更是几何般的倍增。

这时灼色蝠鲼虫突然找到了自己打的目标,那些在海底爬行的三叶虫,徐远也明细的看到灼色蝠鲼虫的神经网出现了变化,首先就是原先一直处于待机状态的其他脑部区域高亮了起来。徐远推测到应该是复眼捕捉的到信息,先一步在脑中处理,确认目标形态,明确了捕食对象后,大脑发出信号传递给腹神经索。

紧接着就是原本正常工作的腹神经索亮度变的更大,肌肉运动加剧,同时不再是像之前游泳的那样进行机械的扇动工作,通过具体神经信号的差异,不同肌肉间爆发出的力量存在变化,使得奇虾调整了姿态,进入俯冲追猎状态。

同时徐远还注意到每个神经结节开始相应脑部下发的信号反应时间是不同的。通过慢放徐远发现居然不是离大脑近的最先开始工作,似乎是有意识的知道神经信号传递需要时间,反而是先接受到信号的神经结节在刻意的等待尾部的神经结节。

徐远明白了这就是为了解决ping值问题,灼色蝠鲼虫无奈之下演化的能力,毕竟不算尾巴,灼色蝠鲼虫从头到尾也要30cm神经信号从大脑发出,到最尾部的神经结节接受信号进行处理,再反馈一个神经信号给大脑,这一来一会起码要0.5秒到1秒的时间。

如果不这样的进行刻意等待,怕是整个身体都要乱套了。同时徐远还对比了一下三叶虫的神经信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先是头部的眼睛获得了奇虾的信息,大脑处理后传递下去,再是腹神经索上的神经结节处理信号并进行反馈。

只不过三叶虫的身体明显要小不少,ping值也就相对较小,等待的时间就没有那么明显。

再到灼色蝠鲼虫开始捕食的时候,此时其身体的整个神经网彻底被激活,尤其是之前待机的大脑最为明细,几乎每个区域都开始全力运作,之前在追逐过程中,原本控制前端附肢的大脑区域还没有明细激活。

不过在即将咬住三叶虫之时也是开始了运转,特别是捕捉成功之后,需要附肢配合口部对三叶虫进行破防,不光代表了两个部分的神经细胞运转,还意味着两个部分之间要进行配合,索性这个时期运动由腹神经索进行控制,不然徐远都担心它们的大脑能不能处理这么复杂的工作。

随着三叶虫外骨骼被破开,神经系统彻底变为灰色代表它们彻底丧失了生命沦为了灼色蝠鲼虫的盘中餐。

如此具体的观看了节肢动物的神经工作,徐远也算真正了解了对方的神经系统,此时脊索动物也面临这个传递速率的问题。虽然体型较小、且脊索到身体各主要部分的距离基本一直,可以说ping值不怎么明显。但是底层的困境并没有消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