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0(1 / 2)

软体动物的分化基本要到奥陶纪之后了,徐远暂时告别了软体动物,为了完成另一个任务,来到了5.3亿年前的寒武纪,菌毯还未彻底消散,沙土还没有成为海底常见的地形。此时海底菌毯之中扭动的还是当初的那些“鳃曳动物”动物的祖先——“古蠕虫”。

就在古蠕虫凭借其布满利齿的咽喉锉开坚实的菌毯,还没有任何爪牙之利的环节动物往往只能跟在古蠕虫后面捡点残渣,古蠕虫们也万万没想到这群跟屁虫居然有一天会取代自己。

徐远也很开心的找到了自己的新的观测目标——环节动物,在完成观测奇虾的任务之后徐远也接受了几个新的任务,观测环节动物就是其中之一。

环节动物门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蚯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当初荀子的一篇《劝学》第一次让徐远对蚯蚓这个生物产生了具体的印象。随着之后的学习,徐远渐渐的明白不管是螃蟹还是蚯蚓都是其所属动物门类里的成功代表。

环节动物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是一环一环组成的蠕虫,就像蚯蚓的造型。虽然蠕虫这个头衔曾经属于每一个两侧对称动物,无论是脊椎动物、软体动物、泛节肢动物,在这个五亿多年前的洪荒地球上,都不过是一群大同小异的蠕虫。但是随着演化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生物告别了这个头衔获得了新的形态。

然而万事万物都有例外,几乎一切动物都与它们的蠕虫形祖先渐行渐远之时,还有那么一批动物依然坚持本心,讲究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保持了这个形态,慢慢的它们成为了几乎垄断了地球上一切蠕虫概念的类群,一个将这个两侧对称动物初号机形态彻底玩明白的类群——环节动物门。

蠕虫状的身体作为两侧对称动物的最初形态的理由十分充分,在早期运动能力还聊胜于无的时候,长条形无论是游泳、爬行还是挖洞,阻力都比较小。

在此基础上两侧对称动物还演化出了分节,就是把身体模块化,每个体节都是一个模块,其中包含全套的神经、肌肉与内脏,类比一下相当于一列小火车,每个体节就是一节车厢。

火车要变长该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往后面再挂几节车厢,很多蠕虫的生长发育模式也差不多,就是不断在身体末尾加体节,这样身体变大的同时就基本不会影响运动和呼吸,这就是两侧对称动物最原始的生长发育模式之一,被称为“增节发育”

徐远观测到这些蠕虫就真的像个小火车一样,整天逛吃逛吃逛吃,等差不多到点了,就污的一下开始有性生殖了。

只不过蠕虫状的身体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毕竟只是个初号机,样样都行的身体构造也意味着样样都不太行,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动物便开始在这副身体的基础上各显神通。火车除了火车头以外其他车厢基本都长的差不多,最早的蠕虫也是除了头部几节以外的体节全都大同小异,被称为“同律分节”。

与之相对的就是“异律分节”。简单来说呢就是也可以把火车其中任何一节车厢换成客车、货车、动车、装甲列车、古斯塔夫列车炮啥的,类似的,以节肢动物为代表的玩家就对几乎每个体节都做了不同的魔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