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计划(2 / 2)

李渔没让谢安继续说下去,而是故作惊喜,主动说道:“谢相果然与朕的心思无二!”

这句话又让满朝文武摸不着头脑了,往日朝会议事,这位十七岁的皇帝陛下哪里敢开口说话,都是王邵与谢安主持,今日新宫中,皇帝陛下的话显得有些密了。

李渔挥了挥袖子,满脸得意,激昂道:“我且问众卿,可知秦军的四路人马都是由谁带领?”

底下有个年轻的大臣回道:“臣知道!这四路大军的领将分别是秦国镇南大将军苻丕,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和征虏将军石越,来犯襄阳的都是秦国一众名将!”

李渔赞叹道:“虽身处建康,却如此了解前线敌情,真是为忧国忧君的好臣子。”

“没错,这四人都是秦国名将,但这又如何?那慕容垂虽乃当今天下的名将,但终究是个被灭国的俘虏,听说他的族人日日夜夜都想着复兴大燕,他最多攻取一两个郡县,就会与苻丕会合,保存自己的实力了。”

“陛下说得对。”

谢安与王邵十分诧异的看着滔滔不绝的李渔,两人都觉得眼前这位皇帝好像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李渔没有察觉到二人的心思,继续道:“至于其他三位敌国领将,虽然身经百战,但也疲于战乱,苻坚给予了他们华美的宅邸和用不尽的财富,哪个不想着早些回家抱着老婆孩子热炕头。”

此言一出,群臣拍掌大笑。

“所以,朕断定,秦军连年征战,人人都有思安之心,况且秦国族群繁多,谁也不愿流太多的血去牺牲,秦军人马越多,越会自恃强大,从而减缓攻势,他们必然会采取阻断我军转运襄阳粮道的战略,以逸待劳。”

谢安的眼中闪烁不定,这位十七岁的小皇帝是他看着长大的,就连媳妇也是自己去给他找的,他什么秉性什么才识自己再了解不过,可眼前这个人容貌丝毫没有改变,谈吐与远见却与他心中所想无二,令他感觉如此陌生。

有大臣发问:“陛下的雄略果然令人佩服,可敌军若切断我军粮道,那襄阳不还是会沦陷吗?”

李渔面带微笑看着谢安,道:“那就请谢相给众位爱卿解释解释吧。”

谢安朝李渔鞠了一躬,“阻断我军粮道,势必会延缓攻势,这样桓荆州与幼度(谢玄的字)便有喘息之机,我已安排幼度发三州人丁,招募流民为兵,如此,便有抗衡秦军之力。”

谢安的话如定心丸一般种在大臣们的心里,但更多的是对李渔的称赞,群臣们不由自主的对李渔行起跪拜之礼,一齐山呼万岁。

“我晋国有陛下,实乃社稷之福,万民之福!”

“陛下之雄略,可比汉武!”

“我等愿与陛下同进退,共存亡!”

范顺听着大臣们的山呼与礼赞,偷偷的注视着李渔,表情复杂,不知在想些什么。

谢安的额头竟不自觉的冒出冷汗,李渔替他擦拭,他急忙扭过头回避。

审视着这位纵横捭阖的儒雅老人,内心除了敬佩,李渔隐隐还有一种说不来的感受。

谢安多次救晋室于危难之中,若没有谢安,恐怕社稷早已易主。

但他已年近花甲,不仅自己权倾朝野,更是满朝皆王谢,放在后世就是朋党之罪。

寒门和平头百姓家的孩子在这个时代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永远都是王朝的养分,为这些世家大族的荣华富贵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养料。

但转念一想,这是时代洪流所致,怪不得谢安,谢安对皇权从来都是保持忍让态度的,司马曜曾不满谢安,几度从谢安手中分权,谢安也从没说过一个不字。

谢安真正在意的,从来都不是自己手中的权力,他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家族与后辈。

政治游戏的核心是权力,权力的核心是影响他人的意志与行动,李渔坐在皇帝这个位子上,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制衡。

就算谢安对晋室是忠心无二的,也保不准他的子孙后代站起来掀翻牌桌。熟读历史的他想到这里微微皱眉,穿越一趟不容易,他可不甘愿只做一个替身。

而对于司马曜来说,李渔这个替身已经越界了,但李渔所做的,又是在为司马曜赚取威望与名声,他倒是喜闻乐见。

看着眼前轶事奇闻满载后世之书的老人,李渔心生感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