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100(2 / 2)

  就是太闹腾了。

  有叽叽呱呱拉家常的妇女们,有尖叫着跑来跑去的小孩儿们,还有在车厢里喝白酒划掌吼酒令的男人们,以及推着小食车来回叫卖的列车员——

  “来——让一让了啊!炒瓜儿子水煮花了啊,两分钱一大袋儿!煮红薯白面馒头了啊,要吃饭就赶紧了……一会儿卖完了可就要饿肚子了啊!”

  栀栀坐的这趟火车,准点是明天上午七点左右抵达界南省城火车站。

  这会儿是下午五点多钟,栀栀确实挺担心呆会儿没有晚饭了,就花两分钱买了一个白面馒头。

  说是说白面馒头,但这个时代的馒头,可不是现代那种精细白面做出来的细腻微甜的馒头。它实忱,个头大,淡而无味,口感很糙而且是冷的。

  栀栀咬了一口,有着很浓郁的麦香但特别费牙。

  犹豫片刻,她从行李里翻找出搪瓷杯,上车厢连接处去接了一杯开水回来,然后将馒头撕碎,蘸一蘸开水再吃。

  其实二嫂给她做了整整三盒不同味道的猪油渣。

  但栀栀也知道,这个年代的旅程未必太平。她一个单身女孩儿出远门,已经很危险了。而且在体力上还是个绝对的弱者,别说是钱不露白了,她甚至不想让别人知道她有猪油渣!

  所以她就不紧不慢地就着开水吃白面馒头,心想等到夜里车上的人都睡着了,她再悄悄摸点儿猪油渣出来吃。

  “带点儿吃的在车上吃”,这句话到现在都还深深地刻在国人的骨子里。

  不光栀栀在吃

  晚饭,事实上整个车厢的人买了吃的、或是拿出自己带的食物,开始吃了起来。

  坐在栀栀身边的乘客很客气地问栀栀要不要吃她们带的糯米饭,栀栀摇头谢过。

  对方也不强求。

  霎时间,车厢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气味。

  像栀栀一样,背着行李赶赴下乡援建地的知青可不少。

  栀栀坐的是三人座位,和对面的三人座面对对。

  她坐靠窗的位置,身边坐着一对婆媳,婆婆张老太大约五十多岁、儿媳张大嫂看起来像是三十出头,张大嫂说是陪婆婆去她娘家探亲,现在是要回界南老家。

  栀栀的对面就坐着就坐着:一个靠走廊的男知青,一个坐在中间的中年妇女,和一个坐在靠窗位置的女知青。

  之所以知道坐对面的这两人是知青,是因为他们的行李特征太明显了——都带着铺盖、脸盆什么的。

  不过,根据栀栀的观察,这一男一女两个知青应该互相之间不认识。

  男知青和栀栀一样沉默寡言。但是年轻女孩儿就不一样了,她活泼又外向,和坐在她身边的陌生中年妇女聊得特别投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