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万棵树25(1 / 2)

“五十亩茶园都种植野生茶树,我估计只成活五亩,甚至还不到这个数,尤其是自苗圃购买的树苗,基本没有成活,除了今年霜降严重外,我猜栽种方式也有很大的问题”,李波在电话中说道,为方便联系,他也给父亲搞了个“大哥大”手机。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父亲询问李波。

“你组织人手将成活的茶树统一移栽至管理房背后的地块里,后续空出的地块计划换种为普通的茶,即我们说的‘家茶’”,面对如此低的成活率,李波颇有失落。

“好的,我马上安排人手处理”,父亲立即响应。

此后,父亲找了龙塘村、麦地村、小新寨的村民开展茶树移栽工作,这中间包含了舅舅、舅妈等一众亲戚。

“因总面积较大,我将你们分为几个组,分别进行茶树移栽,主要是挖移苗木,至于种植由专门的人负责”,父亲向参与者交代着,同时,他将种植的任务交给了舅舅李双贺、舅妈汪云。

第一次种植野生茶宣告失败!

茶园没有通电,我和大哥待不住,总想回龙塘,即使茶园的管理房比家里的房子好很多。然黑夜漫漫,为此除了现已长大的小白,还买来了它的兄弟小黄做伴。

有一段时间中,父亲的工作内容仅为放牧三十只羊,工作相对轻松,在那段时间里,父亲奔波于茶园与龙塘之间,一人两条狗,宛如一个少年和他的左右护法。

……

而小麦村的万亩茶园倒是大获成功,正赶上茶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投产采摘,收获满满。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出现逆向转移,由传统的山区向坝区、温带向热带,转变成坝区向山区、热带向温带。

“上山采茶”成为一时风尚。

“和喜家就他一个儿子,没有人和他分田分地,他们家本来土地就多,适合种植茶的地也多,和喜也很有魄力,大部分土地都用来种植茶树了,今年大丰收,发了财了,前些年还自种马铃薯,今儿全靠买了,除了每年冬季腌制的腊肉外,鲜鲜肉类购买次数达到每周一次的水平”,舅舅有些羡慕,他的地块少,茶树种植的不多。

“你们村整体的条件可是比龙塘好太多了,耕地多,荒坡地也多,气温比龙塘高,几乎无霜降,很适合茶树生长,政府不仅以扶贫的方式给你们提供苗木,每亩地还有补贴,有这么好的政策,没有把握住,甚至不愿意干,我实在是有些想不通,话说你们种的品种怎么样?”父亲想了解小麦村种植茶树的生长情况。

“我们种植的是‘新1号’和‘新2号’,两种型号可以说是长势喜人,三年就能采摘,但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1号茶芽呈黄绿色,树要矮一些,但茶芽多;2号茶芽呈深绿色,树要高一些,茶芽相对少一些,但芽要更长一些”,舅舅总结道。

“龙塘村倒也有一些政府扶助项目,早些时候种植板蓝根,起初还喜欢用它炖土鸡、排骨,以此作为药膳食补,后来吃了几次不想再吃了,毕竟是药,除了它的满地黄花确实漂亮之外,再无其他对它的印象,树长得好,但根小,总体说来还是不适应;后来,全村种植酸木瓜,连荒坡地都开发出来种植了,但村民只种不管,除了常种地里的木瓜树每年有饱满木瓜可以卖了挣钱外,荒坡地中树没有长起来,更别说结果,至于配套建设酒厂,我看遥遥无期,经济价值是否能匹配得上,我看也需要进一步论证;再后来种植萝卜,这倒是合适的的,产量高,品质好,水果萝卜那叫一个甜,但它价格低,通常是买一个再给人送一个,毕竟万一卖不掉,运回家费力不说,喂给猪,猪也不吃,我想建厂对萝卜深加工可能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龙塘村也种植茶树的,但种好的那一个冬天,霜降较大,等冬季结束后,剩余成活的茶树寥寥无几,因此,龙塘村村民仍旧没有规模较大的茶园”,父亲总结着这些年实施的项目情况,虽失败的居多,但也算是一种实践,一种启示。

“这里的海拔、纬度与小麦村相差无几,种植茶树最适合了”,舅舅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