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黑市(2 / 2)

二十多斤泥鳅,在老爷子走后没多久就卖光了,一天赚了十二块五毛,这赚钱速度比进国营打工还快。

有钱自然想要买东西,在黑市找人换了粮票,肉票,然后去供销社,肉联厂采购。

买了五斤米,一斤猪油肉,半斤五花肉,又买了酱油,盐等生活用品。

手里一下子就剩三块多了,背着竹筐赶紧往村子里走。

……

赵柯的村子,叫竹蔗村。这里三分之二的土地种植着甘蔗,三分之一的土地种植地瓜,花生,玉米,羊尾竹。

等到地瓜,花生,玉米收成之后,又开始种植萝卜,白菜,牛皮菜,芥兰,包菜,西蓝花等冬季蔬菜。

在岭南这片土地上,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所以村里面很多人家都养殖鸡,鸭,鹅和猪。赵柯因为孤家寡人,所以什么都没养,连家里的自留地也没有种,以前都是在生产队赚工分,这两年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而竹蔗村由于土地特殊,不适合种植水稻,村子北面有百亩竹林,与临村换了二十亩稻田,导致再过几年两村因为土地发生了大规模村战。

前世赵柯每次村战都参与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把临村的五个人打残废,被治安抓去踩缝纫机三年。

归家途中,一路所见都是收割的人们,这个时候第二季水稻已经成熟了,正是农忙的时候。

不过赵柯从小到大却没有收割过水稻。竹蔗村的水稻田是第一大队负责的,赵柯是第三大队,负责的是地瓜田,还有第二大队负责的是玉米田,第四大队负责的是花生田。

至于甘蔗地,四个大队各负责一片,甘蔗是一边收成,一边重新种下去,生长周期长。赵柯村里的甘蔗是秋天收成,秋天种植的。

竹林则是除了第一大队外,其他三个大队各负责一片。

与别的村不同,竹蔗村是靠甘蔗上交给国家的,其它的农作物都是按劳分配给各家各户的,所以在别的村眼中,竹蔗村就是个富裕村,基本上只要不太懒,家里都有余粮。

而且竹蔗村也是周围唯一一个村里有供销社的村庄,虽然只是个小型供销社,物资也不是很齐全,但是也比其他村强,他们买点东西都要去公社或者县城里,要不然就是到城里的百货大楼。

当然竹蔗村也有不好的地方,哪就是经常会出现水灾。小水灾还好,只是家里进水而已,大水灾就比较可怕了,随时都可能死人。赵柯前世就经历过一次大水灾,那一年,本是九姓的村子,变成了五姓。其中黎氏一族更是在那一场水灾中亡族,池氏,郑氏,沈氏,这三族逃难迁移出去,再也没有回来过。

竹蔗村水灾的原因,是因为整个村子在江堤里面,更是荣江的排洪区,虽然荣江边还有一条自建的内堤,但是与村西面的省建设的外堤,差得十万八千里。

赵柯从县城回来,不走村干道,而是沿着江堤从内堤哪里回家。内堤东边是一片防水竹林,竹林外是大片沙滩,有时候冬天可以走过对岸,夏天就经常水淹竹林。

内堤西面,外堤东面就是竹蔗村。村南边到西面外堤边是大片甘蔗,村中央风水池以东到内堤边是住宅区。风水池到甘蔗林是一片自留地,北面是花生地,地瓜地,玉米地,再往北是竹林,竹林中央是一片墓地,墓地北面的竹林就是那一片与临村换水稻田的地方。

而内堤与外堤是相连的,所以竹蔗村经常被外人称为江底村。

赵柯家靠近内堤,在村里的水磨房旁边,面积有一百六十多平方,算是一处大宅子。据说这宅子是一百多年前盖的,用“灰土角”砖彻的墙,房梁是松木,屋顶是瓦片,两房一厅一厨一杂货间,入门是小院,院里有一株黄皮果树。

宅子比地面高了一米,而房屋又比院子高了半米。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差不多这样,最主要是防止水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