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白骨格竹114(1 / 2)

所谓的文削面、武砍头的由来,其实是因为南岭信奉各种神仙鬼怪,讲得神乎其神。

随着傩戏慢慢传开,武陵的不少地方也开始有百姓信起了这些。

橘子洲西南只要是座像样的山,便少不得有灵官石像坐镇,原本是为了给过路人添些慰藉,毕竟深山老林子居多,有神灵镇着走起路来也要有底气些。

久而久之,灵官像的作用就变了。

只要有一座灵官像,附近的百姓但凡有些愿景,都会搭一根红布条在灵官像上,算是有所寄托。

慢慢的,除了灵官像,某些地方出了些了不起的人,也会在山脚立起石像。

但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个问题。

百姓求灵官而不得,大多是不敢造次的,因为惊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若是不小心将红布搭在了普通石像上,愿景却没有实现,恶向胆边生,将其砸得稀巴烂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后来为了区分灵官像与普通石像,也为了百姓求愿不会拜错神明,各地的人树立石像时都会做些相关的处理。

若是文人,则削其面。

若是武人,则斩其首。

这才使得橘子洲西南各地的石像免遭横祸。

说起来,其实并无对石像不敬之意,而是为了他们能伫立得更久一些,多见些年月的人间烟火。

奈何,岁月只解催人老。

两代三代还好,总有人逢年过节时供奉些香烛。若是过上个两三百年,能被塑起石像的人也将会被遗忘,慢慢的变成野像,便只能在风雨磨蚀中变成哪家的宅基石了。

白云苍狗,一至于斯。

这两尊石像看上去也有些年月了,刚雕刻出时的袖口应该是云纹环绕才是,可现在莫说纹路,就是石像男子腰间挎着的剑,也快变成了一根烧火棍模样。

走伶说,能得塑石身之人必是一地大功绩者,所立之山越有名气,其生前功绩往往也越大。

文笔峰在武陵该是数一数二的名山了。

这两位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

方圆对着两边的石像各自躬身行了个儒家礼节,算是读书人的敬意。

他做不了太多,不知其名便谈不上修禊,一个弯腰已是其极限。

方圆想了想,大功绩者该不会纠结于身后香烛,这便够了。

若是自己生前薄有功绩,死后有人给立起石像,想来自己不会计较三香两烛的。

拜过两侧石像后,方圆捂着自己不适的胸口,一步步登山而去。

方圆还是如上次一般走的文笔峰阳面,至于山阴,他在山脚是看不见的。

少顷。

方圆估摸着已经走到了现实中文城的门口,也就是即将到山顶的地方。

这里没有文城,也没有那座巍然的元圣铜人。

所见者,三两枯树,一片衰草而已。

方圆继续抽身,一点点朝着山巅挪去。

每上一步,压力便更沉重一分。

这种感觉,方圆只在玉剑门的玉剑梯上感受到过,可玉剑梯是躯体上的挤压。但这莲台世界中的文笔峰,却是直指内心的排斥。

方圆甚至感觉到体内的浩然剑气一点点从四肢百骸中蜷缩回丹田,而且人性化的颤栗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