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拿来主义》52(1 / 1)

美好的情绪终将得以延续,厌恶的情绪不再肆意生长。

这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有人因为这份理所当然而付出的太多,有人因为这份洋洋得意而获得的太少。

就像鲁迅的《拿来主义》中说的,我们对知识的攥取是取决于前人的丰功伟业,却鲜少以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去真正的去“继承”这些东西。这样做虽然合了情理,但却没有自己的理性和想法。看到一个新样式不错,“拿来”,装裱在自己的墙上,以此透露出自己的“艺术感”,以思维上的附庸来彰显自己的优越。看到一个新能力,不错,“抄来”,只要技术手段上可以实现,浑然不顾背后的矛盾,只是看着自己获得的利益,以及对面被搞垮的公司洋洋自得。殊不知,这种毫无底线毫无自我的拿来,被叫做“抄”。

真正的拿来是什么样的?底线和想法只是基础,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能在这段文字里活出自我的韵味,没有用引用的情绪去调用这段话,你就会被视作为“抄”。所以拿来者也有顾忌,总是想着所谓的文人的风骨,创作着自己的歪瓜裂枣,以此来从思想上活出自己的区别和不同。但这种文不对题,马不走调的行为并不能以此来获得真实的价值,只能从自己的拘束中获得一些浅显的意味罢了。拿来者需要认清自己的观点,不惧引用,不惧复用,真正在充分利用的思维下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说是止步于“拿”,还有了自己的“想”。没有想法的人拿来是可怕的,因为他不会认清这个东西的具体效用,思维过程,只会一昧的如同抄家般的拿取,最后发现拿来的东西有一个炸弹,葬身于此。这种较为浅显的“拿”,我把它视作为蠢。

所以最后这段就如同鲁迅说的,一切称之为新的东西是建立在旧的基础之上。如果只是有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自己的行动,那连拿这个过程都不会有,终日活在自己的臆想中;如果只是空有自己的行动,而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个“拿来”也就只是“抄来”。我们须得认清自我,谨言慎行,知识和自我的融合相互统一,这样得到的结果才算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不会只是空泛的拿取。因为,我们从“拿”,变成了“创”。只是自私一点没什么不好,因为你需要认清自我价值和他人价值,但不能太过自私,这样也失了这篇文章的初衷。*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