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如何欺骗海马体(1 / 2)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会觉得我的人生就是这样,这就是我的命,于是就开始随波逐流,草草的放弃往前一步的勇气,都还没开始就直接开始认输了、认命了

但有些人却觉得不甘心,认为自己的命运本来应该是可以更美好的,如果当初自己能够多努力一点,多读一点书、多提高学历,多做一些正确的选择,也许今天的命运就是截然不同,那种既不甘心又很无奈

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我跟她们后悔的并一样,我后悔的是如果在读书的时候,能够了解到大脑的运转奥秘,能够了解到科学的学习方法,然后通过我们所掌握的大脑是如何形成记忆以及运转的奥秘和高效的学习方法,然后双管齐下,也不至于在读书的时候对学习有那么多的困难和障碍

当你没有提高对这些知识的认知,即便人生真的可以重新再来一次,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的,不会有任何改变

为什么有人读书能记住,有人就是记不住。原因其实都在《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当中,是一本专门探讨大脑是如何记忆、如何应对考试的科普书。

上一章我们一起认识了海马体,知道了人脑中存在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保存长期记忆的部位叫做“大脑皮质”,它相当于人脑的“硬盘”,但人脑的存储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此,为了灵活运用有限的存储空间,脑会将信息分为“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只有被大脑认定为“必要信息”才会被运送到大脑皮质内长期保存。

具体判定信息是否必要的“关卡检察员”就是人脑中的海马体。正常大脑,会把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比如说今天看到的东西、说的话、摸到了一个什么东西、有什么感受,这些临时传送到海马体,形成短期记忆。

由于容量有限,那些一段时间内没被使用的信息,海马体就会自动删除,给新的信息腾地方。在这个短期的处理区域和大脑皮质之间,有一个把关的人,就是海马体。海马体负责筛选,这个信息如果值得放在长期记忆的地方,就存放在长期记忆的地方,如果不值得放,放搁在一边,关掉它、扔掉它、忘了就行。

是否转换为长期记忆,必须得经过严格的审核,也许你会疑惑,什么样的信息能比较容易地通过海马体的审查呢?海马体的审查标准是“该信息对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原始的大脑判断一个东西要不要被长期记住,就是看它跟我们的生老病死有没有关系,它跟生活的危险有没有关系,它能不能让我更好地活下去。

所以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小心摸了一下暖气片,这件事你不用再教他,这一辈子他永远都记得,凡是长成暖气片那个样子的东西,都要小心一点。因为它跟你的疼痛有关,跟你的生老病死有关。这样对比起来,汉代建立于哪一年、李世民是哪一年当上皇帝的、一个英文单词怎么拼,这样的信息就显得特别无聊,就完全不能够过关。

对于考试迫在眉睫却怎么也记不住知识的我们来说,这些知识比任何信息都重要,但海马体可不这么认为,它只会残酷地裁断为:“一两个英语单词记不住并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所以不予通过”。看它是多么任性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不容易记住,那些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海马体非常严格,就是这样不断地筛选:这个事能记住,那个事不能记住。所以海马体博士就讲:怎么才能够让那些跟生老病死无关的知识进入到我们的“硬盘”、进入到大脑皮质里,成为长期记忆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欺骗”海马体!你得把考试要用的这些对生老病死无用的信息伪装成跟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的信息,然后去试探海马体。直到它有一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说好吧,这个事看样子很重要,就放进来吧。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倾注全部热情和诚意,持续不断地将信息传送过去,这样一来,海马体就会产生一种“如此锲而不舍地传送来的信息一定是必要信息”的错觉,进而允许信息进入大脑皮质。也就是说,学习就是要反复地训练。

“欺骗大脑”,需要运用一些技巧,而这些技巧,也正是高效学习法的秘诀所在。那些掌握了技巧,擅长欺骗海马体的“诈骗高手”,通常都会被大家称为“聪明人”。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怎么来“欺骗”海马体了。“欺骗”海马体的第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次一次地重复。

想象一下,在你面前站着一个很严格的海马体,在这儿把关。第一次来了一个信息说不是,第二次来说不是,这个这是不行,来了好多次都不行。然后来着来着这个海马体突然说,这个东西天天来,那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呢?它就会产生这样的含糊。它一含糊,就认为老来的这个信息说不定是一个有效的信息,就有可能会让它过关。

这里有一个需要学习的知识,叫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大家可以看这个曲线。

这不是一个一次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呢?就是如果这条线是斜着直接下来的话,那就是一次函数。这条线是先陡降,然后慢慢变缓,说明人脑不是匀速忘记信息的。

另外由图可知:最容易忘记的时间,恰巧是刚刚记住的时候。在记住信息的4个小时以内,我们会一口气忘记大约一半的内容。本来记了大概10组,结果唰直着下来,4个小时之内只剩下5组。在此之后,剩余的记忆却能维持较长的时间,24小时还记得3组,48小时还记得2组,它就有可能慢慢地形成长期记忆。它们是逐渐被遗忘的。

当一次记忆会逐渐地这样慢慢被遗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就多来几次呗。当你能够找到合理的节奏,让它多来几次的时候,你就发现这个图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多来几次的效果。

第一次只记了5组;第二次又来一次的时候,在4个小时的时候就记住了7组;在24小时的时候就记住了更多;在48小时的时候,大概就记住了5组左右。

再来一次,4个小时以后就记住了8组;然后24小时以后也多了一点,就可能到了7组左右;到48小时的时候,就可能到了6组左右。

这时候会发现3次的记忆之后,你记住的东西就变得越来越多了,这就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所设计的重复记忆的节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