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东吴的不可抗力:孙亮(2 / 2)

孙亮干掉自己哥哥嫂子,开启了真正的帝王模式。大部分人只知道曹操血统好,又是“七步成诗”,又是“曹冲称象”的,但其实孙权的血统也不赖。传说,孙亮有一天想吃蜂蜜泡梅子,叫人去仓库取蜂蜜罐子。仓库保管员跟取罐子的小黄门有点过节,所以小黄门偷偷往蜜罐里面放了几颗老鼠屎,想诬陷库管看守不力。普通人吃到苍蝇都得免单加赔偿呢,皇帝的碗里出现老鼠屎,那就得拉出去五马分尸啊!

库管吓尿了,孙亮却叫人给老鼠屎割开看看。所有人都懵了,怎么皇帝还有这趣味,还要细嚼慢咽是怎么着?

孙亮看到切开的老鼠屎,笑着解释说:“老鼠要是拉屎在蜂蜜罐里,那一直浸泡着,里面一定是湿润的。现在里面是干燥的,说明是有人后扔进去的。”

众人再次傻了,这小皇帝的智慧,不亚于“称象”那位了,简直少年包青天啊!

还有另一个版本,就更神了。孙亮看到老鼠屎,说罐子都是密封的,封盖完好无损,显然是有人故意放进去的。都不用开棺,就验尸了。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后一个版本是真的。理由是第一个故事中,如果小黄门有意陷害,那放一个老鼠刚拉的屎进去不就行了吗?再说他也不可能每天兜里都揣着老鼠屎等着这个机会陷害库管吧。这个方法根本就有漏洞!

其实小黄门也没想到老鼠屎也分新拉的还是隔夜的吧,随手捡到就放里了而已。

需要插播一段关于正史还是野史之争。《三国志》作者陈寿本身就是三国时期的人,所以这本书一向被视为正史,比魏蜀吴自己写的史书还要正。而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引用了很多的“地方”史书,就是自己国写自己国的历史,同时他更多的引用了《江表传》,一本已经失传的书,作者是西晋时期教育家虞溥。而裴松之本人要生的更晚,他是东晋末,南朝刘宋初年人士。

所以以上故事,真中有假,假中亦有真,但大方向绝对没毛病。

就比如关于老鼠屎这个故事,就不是《三国志》记载的,而是裴松之加上的。不管哪个版本吧,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就不能只说孙亮聪明伶俐这么简单了,如果不出意外,这一定是个能承先启后的好皇帝了,只需耐心等他长大。意外就是东吴目前的刚需。

明主年少,最需要的是什么?良辅!

这个人现在是孙峻了,他取代了诸葛恪的位置,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加上开疆拓土。君臣确实和谐了几年光景。主要孙亮还是未成年,也不能亲政,所以和谐。

公元256年,好日子很快到了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十月孙峻死在战场上,临死前推荐了堂弟孙綝(读如抻)继续自己的事业。

13岁的孙亮还是比较信任孙峻的,所以觉得他堂弟,也不会是什么坏人,又都姓孙,怎么看都是一家人。

孙綝上台后明显没有堂哥那力度,一时大家都不服,有的喊反对,有的抄家伙就上手了。而孙綝这个人,大概也是没什么耐心让大家慢慢发现他的闪光点的,对付反对他的人的手段也是始终如一:杀人全家。

其实一个权臣,杀杀反对自己的人,无可厚非,真正动摇孙亮的心的,是他不让自己亲政。

公元257年夏天,虚岁满15的孙亮晃晃悠悠来到大殿上,准备进行述职报告。但是很快他就发现,圣旨都是别人批改过的,自己照着复制黏贴就行了。

这还了得,孙亮要做的是CEO,你孙綝给改成文职了?

这位少年天子再次发挥自己的智慧,不过是再杀一个“诸葛恪”罢了。

按照上次的模式,自己得先找个帮手,他一眼看到了自己的枕边人,全皇后。没错就是孙权长女全公主的夫家的后人。

孙亮把全皇后的兄弟全纪叫来,偷偷的说:“你回家,找你爸爸,说我们联合给孙綝这孙子做掉,但是千万别告诉你妈妈,你知道女人爱八卦,不定哪天就说漏嘴了。”

全纪是个好样的,如实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全尚一听,这是轮到我们全家当“诸葛恪”了啊!赶紧找来老婆大人,告诉她准备好晚饭,我们提前庆祝。

老婆眼睛一亮,“因为啥庆祝啊?统一全国了啊?”

全尚笑道:“老婆子别瞎问,统一全国能轮到我们家庆祝吗?这回是轮到我‘加九锡’了!”

老婆大人挥手就一个大嘴巴子,“你当那个孙綝死了吗?加九锡也轮得到你?”

全尚一听,委屈地说:“就是轮到我了啊,皇帝找我不就是谈这个事情吗?”

好像什么都没说,其实都说了!

老婆大人乐哈哈的下去了,逢人就说:“孙綝要下台了,我们家老全要提正职了!”

首先看到她发朋友圈炫耀的,当然是家里的亲戚,其中第一个点赞的就是她的亲堂弟,叫孙綝。

其实这层关系,谁都知道。所以真的不是每个搞政治的人都有脑子的。这就叫天意!孙亮并非没有想到全尚会泄密,所以事先嘱托了,但是还没有阻挡住全尚棉裤腰一般的嘴。

结果可想而知,事情败露,孙綝先下手为强,逼迫孙亮退位,给赶到浙江钓鱼去了。

孙亮倒是个有气节,拿起宝剑就要冲出去跟孙綝拼了,还是太监和乳娘拉住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要去送死,我们都得死!他不得已,只能投降。大势已去,以后的性命再也不由自己了。

就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都感叹:“乱贼诬伊尹,奸臣充霍光。可怜聪明主,不得莅朝堂。

公元258年的秋天,孙亮十六岁的年纪,却像六十岁的老人,年纪在春天,心灵在秋天。其实他的每次起落都跟自己的智慧没有关系,完全是不可抗力。老天爷好像在跟他开玩笑。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时候,莫名其妙砸下来一个太子之位,这是“起”。当上皇帝后想要励精图治干掉权臣诸葛恪,收回权力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新任孙峻还没判断出是奸是忠就死了,开始“落”。继任的孙綝给东吴祸害够呛,自己本来想再来一次诛杀权臣,结果自己这老丈人一家完全一群猪队友,一“落”到底。

孙亮埋怨全皇后,自古有且只有皇帝给皇后拉下马的,从来没听说有皇后给皇帝拉下马的。我要不是皇帝,你们全家还是个啥?全皇后兄弟全纪听完后实在没脸见人,当场自尽了。全皇后也只是默默的跟在孙亮的身边:当不了皇后还能当王妃啊,乐呵一天是一天呗!

孙亮被贬为会稽王,他的哥哥,也就是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当了皇帝。孙休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孙綝。但是他绝对不是为了给孙亮报仇,而是作为一个成年皇帝,怎么可能有个“加九锡”在面前碍眼。

而孙亮也在辗转迁徙的途中,“被”去世了。至于怎么死的,反正17岁的花季肯定不能是死于心脏病和糖尿病。

有记载说他是自尽,也有记载说是六哥孙休派人杀的。不管结局如何,他就是死在17岁那一年,和他的全皇后一起。

孙亮其实没有任何错处,错在孙权,他选错人托孤了。当初孙策托孤的时候选的人,张昭,周瑜这些都太过于忠诚耀眼,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止一个人,权力的大饼大家分。孙权完全没有哥哥看人的眼光,再加上年纪大了,连自己亲生儿子废掉杀掉都毫不手软,所以他信任的所谓托孤重臣,估计也就是一群整天溜须拍马屁的佞臣,就等着他死,好仗着新主年幼,他们作威作福。所以孙亮的悲剧,孙权要负主要责任。

其次责任才是诸葛恪,孙峻,孙綝。他们不像东吴创业之初的那些人,整天想着的都是怎么齐心合力使东吴蒸蒸日上,他们每天想的都是怎么争名逐利。统一全国早就不是君臣上下一起努力的目标了。当初孙权二儿子去世的时候,孙权哀痛的吃不下饭,当时的长子也就是太子孙登,从外地跑到孙权面前,劝慰他想想全国统一,想想黎民百姓。可见那个时候“称霸全国”是江东人统一的梦想,古有江东,今有湘北。

还是那句话,国有长君是社稷之幸,万民之幸。孙亮的智慧其实并不低,做个守成之君绝对不会差于孙权,可惜他斗不过老天爷的翻云覆雨手,命运根本没有给他“长大”的机会。

不得不感叹一句“如果”,如果孙亮继位的时候再年长一些,如果有周瑜张昭或者诸葛亮这样的强力忠心的辅助在他身边引导,那孙亮会不会结束这个乱世,成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呢?

可惜没有如果。

可笑的是新皇帝孙休本来也有可能成为东吴的希望,但他亲身证实了那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原本在他治下,江东国力建强,强到司马昭在打东吴的时候讨不到太多的好处,只能先去灭掉蜀汉。公元263年蜀汉被灭到次年姜维邓艾复国失败被杀,东吴一直以为自己在坐山观虎斗,以为会有“渔翁得利”的一天。

三足鼎立的局势被打破,仅剩江东一角,你孙休再牛,还能围海造陆不成?好在他看不到了,孙休最终死在公元264年,也就是刘禅被押到洛阳的那一年。而司马昭也没好到哪去,265年便跟着去世了。

孙休虽然死的时候才三十岁,但也有好几个儿子。可惜的是他生前最宠幸的大臣们这时候来劲了,一致认为太子才十岁,国家不能再没有成年君主,于是找到孙权的孙子,二十多岁的孙皓继承了皇位。孙皓是孙和的儿子,没想到孙和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当了一回皇帝。憋屈的一生在儿子身上多少找补回来一些。

到这里,孙家第三代基本谢幕。总结一下孙亮的各位哥哥,也就是孙权的七个儿子:

1,长子孙登,被封为太子,三十三岁病逝。

2,次子孙虑,比大哥还早九年去世。

3,三子孙和,继任太子,被诬而废,最后还被孙亮时期权臣孙峻赐死。

4,四子孙霸,一心害太子孙和,被父亲孙权发现后赐死。

5,五子孙奋,杀封地官员被孙权废为庶人,后来虽然被孙亮重新封侯,但最终被大侄子孙皓灭族。

6,六子孙休,当了东吴第三任皇帝,三十岁便去世了,心腹重臣不仅没有立他的儿子当皇帝,合伙推举的新皇帝孙皓,一上台还给孙休的长子次子都诛杀了。

7,七子孙亮,天上掉馅饼当了太子,顺利成为皇帝。十五岁被废,十七岁自尽。

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一句话: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东吴创世之初,父子三人呕心沥血的江山,被孙权乱七八糟的国本政策给玩死了。他朝令夕改,八个主意到不了黑!所以考试的时候请记住,遇到模棱两可的选择题,第一直觉很重要,请不要改来改去!浪费时间不说,最后还很有可能是错的!

孙皓显然是老孙家的一个基因突变,他是成年了,但脑子还留在幼儿园。他没有孙家传统的智慧和隐忍,更像是个秦二世穿越。他给孙权剩余不多的儿孙,也就是自己的叔伯兄弟,几乎都杀干净了。

所以此处我自己打自己脸:谁说国有长君是社稷之幸,万民之幸?

司马昭当时虽然已经去世,但是还有司马炎,别人他没本事灭掉,遇到孙皓这种自己给自己灭族的送人头行为,他还是懂得躺赢的。

司马炎统一全国,成了最后的赢家,那时候不光是曹操刘备孙权不在了,连孙亮刘禅曹丕甚至司马昭都不在了,英雄扎堆出的结果就是后续会出现断层,让司马炎捡个弥天大漏。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东吴之败,在于孙权乱动国本,无端废掉无罪的孙和。而做注的裴松之提出:这事根本不怪孙权,就算孙和不被废,那么他死后,皇位就是他儿子孙皓的,殊途同归,还不是一样?

其实不一样。如果即位的是孙和,他能活到什么岁数,不一定,也许能给孙皓都熬死呢?再者,孙和要真是个明君,他一定会立孙皓为太子吗?也不一定。那就是另外一个平行时空的事情了,无数种可能。所以这事,说到底,孙权还是有主要责任的,在七位皇子“被动”乱战的过程中,东吴的好运气也被耗尽了,成功躲过了无数次能统一全国的机会。后来的继位君王孙亮,就算再无敌,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从这时开始,一直到公元618年李渊建立李唐,四百年间中华大地用实际行动打脸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为经过司马炎短暂的统一后,东晋和南北朝才是真正的乱世,真正的分崩离析。三国的国祚四五十年跟那时的国家比,都算长的。

三国只是乱世的开胃菜,而像孙亮这样的皇帝,一闪而过,甚至没人能记住他的名字。没有人记得有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了祖上基业,为了东吴政局,贡献过怎样精彩的博弈。孙权也不会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幼子,就活到了十七岁,还被废了皇帝之位。英雄一生的孙权,最终在亲子关系中败得一塌糊涂,顺带丢了江东基业。

重要是事说三遍:不要轻易动国本!不要轻易动国本!不要轻易动国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