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两月29(1 / 2)

贾蓉问道:“子显以为流贼无法肃清?”

秦辉叹息一声,说道:“怎么肃清呢,天下灾民都是流贼的兵员,到处都是灾荒,百姓没饭吃,活不下去,可不只能造反吗?”

“如今朝中诸公一致主张对流贼当用剿法,可剿贼就要打仗,打仗就要花钱,这些钱出在谁身上,还不是老百姓身上。”

“越打仗老百姓越穷,越穷也就越活不下去,越要造反,长此以往,整个国家都被耗尽血肉,可不任由外族蹂躏?”

“除非天上忽然降下许多粮食,救百姓于水火,流贼才有望平息。”

贾蓉心想,这人说得也有些道理,攘外必先安内也并不总是一句空话,只是如何安内法,这却很费思量。

他笑道:“子显说除非天上掉下粮食,恐怕还有一条正路,你为何不说出来?”

秦辉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于是笑笑,也不说话。

之所以国家财用都由百姓身上出,那是因为官绅不用纳税,再加上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大肆兼并土地,导致国家财富大量聚集在官绅手中,而不是百姓和国家手里,造成国穷民穷而官绅富的局面,最终百姓无法活命铤而走险,国家没有财用支撑战事而人人蹂躏。

要想解决这个局面,只有改革一法,这就是秦辉没说出来的东西。

毕竟在坐的贾蓉就是大官绅,大地主,当着他的面将抑制官绅贵族的权利,未免太不礼貌了。

只是贾蓉思索一阵,最终觉得改革一途,恐怕也并不见得能解决问题。

所有改革终究要面临两个问题,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依靠谁,打倒谁。

皇帝和官绅终究是一体的,皇帝既想要限制官绅,又不能不依靠官绅,哪怕是限制官绅的法令,最终还不是要靠官绅来执行,改革能成功才怪了。

除非皇帝去发动百姓,依靠百姓去斗官绅,这不是扯淡吗。

贾蓉把这些想法在心里一转,随即丢到爪哇国去。

他与秦辉有谈了几个话题,见他对许多事都有成熟的思考,见识非常不凡,而且对天下的形势很熟悉。

贾蓉心中欢喜,老丈人给他推荐这个人,让他很满意。

一个人智力终究有穷处,他也该在身边招纳些能给他出主意的所谓幕僚了,家里那帮清客相公都是以前贾珍招来的,平日里不过起些放屁添风的作用,贾蓉早看他们不过眼了,还是趁早打发了好,然后招纳些秦辉这等有些见识的读书人。

一场酒席宾主尽欢,到傍晚的时候,贾蓉和秦可卿带着一众宁国府的人辞了秦业等人,回去宁国府,秦辉也在后面马车上随行。

回到宁国府,换好便服,贾蓉见秦可卿在窗前呆呆坐着,脸色似乎有些不豫,心中不由得好奇,问道:“回娘家一趟,你该高兴才对,怎么看上去心事重重?”

秦可卿想了想,将三位姨母婶娘的委托讲给贾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