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试探44(2 / 2)

罗大刚在跟何平的谈话中,也注意到了他对太平军的态度,尽管此时的何平在罗大刚的眼中,是个地地道道的敌人。但咋说呢?包头离着太平军的地盘太远了,远到即便他们知道这里的钢铁工坊很强,但也从来没有生出抢过来的心思。

现如今的太平军定都在了天京,离着包头真是称得上是十万八千里呢,就这么个偏远小城,不管是清廷还是太平军,都将之放在了视线之外。

也就是现如今罗大刚在太平军里发展的不顺,这才被天王安排了这么一趟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当何平从罗大刚的口中知道,太平军已经于这个月誓师北伐了,不由得为他们叹了口气。

罗大刚自然是十分关注何平的表现,见到何平叹气,不由的出言问道:“何堂主因何叹气?是不看好这次的北伐吗?”

“呵呵,怎么,罗先生觉得太平军的这次北伐能成?”

面对何平的这句问话,罗大刚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

北伐的想法是他最先提出来的,但执行这个想法的,却是东王杨秀清。也不知道是杨秀清太过自大,根本没把清兵看在眼里。还是他跟天王之间有什么龌龊事,这次北伐的兵力,居然只有区区两万人。

虽然这两万人都是太平军的老底子,属于那种特别能打的部队,但是孤军深入,直取燕京的作战方案,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不靠谱。

那可是燕京啊,是清王朝的统治中心,他们是怎么觉得,只这区区两万人就能打到燕京城下的?

其实,按照他当时的建议,是将太平军当下的兵力一分为二,主力的精锐部队,趁着现如今满清还没有缓过劲头来,他们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接向燕京进攻,争取一战打下来燕京,断了满清在华夏的统治。

而另外一路大军,则是用于巩固天京周边,逐步清理这一地区的清军势力,为北伐提供一个良好的后方基地。

这样的一个计划虽然冒险了些,可一旦事成,那么收益也是无可估量的。只要杀了满清的皇帝,占领了京城,那么他们的这次造反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儿了,即便是满清另立了新帝,那么在大的层面上,太平军未来遇到的抵抗肯定会微乎其微的。

可现如今呢?他罗大刚好好的一个北伐计划,被那群人弄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就连远在包头的一个小人物,都能看出来此战必败,那么天国里那么一大群人,难不成就什么都看不出来吗?

不是的,很多人都看的出来,只不过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大家都不说破罢了。

“何堂主,在下不懂战事,自然不敢胡乱猜测。不过我观太平军兵强马壮,清军武备稀松,未来这天下,该当是天平天国所有。”

从这句话可以看得出,罗大刚的信仰还是非常坚定。只不过何平不知道的是,罗大刚之所以会有这么一次包头之行,其实也是天王洪秀全给他下的套。

原本的罗大纲正在率军镇守镇江,只是因为洪秀全看上了他的未婚妻苏三娘,并且将苏三娘扣留在了天京城里,不让其带兵去往镇江和罗大纲汇合,这才惹得罗大纲放下镇江的部队,连夜赶往了天京去见了苏三娘。

两个人相见后,罗大纲对天王的安排极为不满,情急之下,甚至说出了要离开天京,率军出走的话来。

只不过在苏三娘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并且被苏三娘逼着发誓,这辈子绝不背叛太平天国,这才又让他返回了镇江。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返回镇江后不久,由于天王最终没能让苏三娘屈从于他,最终将苏三娘放回了镇江。而当苏三娘回到罗大纲身边没多长时间,这两位就双双战死了。

只不过现如今的历史出现了一点儿小插曲,苏三娘和罗大纲的那段谈话,不知道怎么的就一字不落的传到了天王的耳朵里。对于苏三娘当时的处置,他是极为满意的,并且还因为苏三娘的“深明大义”,天王对她的渴求之心更盛。

而对于为了区区一个女人,就说出了要离开太平军的罗大纲,天王就极度的看不上了。在天王的脑海里,罗大纲这是典型的不忠之举,因此在罗大纲返回镇江不久,天王就派给了他这样一个差事,变相的收了他的兵权。

可能罗大纲自己对此也感觉到了什么,因此这个时候他虽然对于太平天国的信仰依然坚定,但对于天王的忠心,那就很值得细品了。

何平也从罗大纲的回答中,听出来一些不一样的味道。他说将来得天下的是太平天国,而不是说将来做皇帝的是天王洪秀全,这是不是说,这位是在天平天国里面“受了气”?

现如今正在为人才匮乏苦恼的何平,当下就有了别样的心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