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喝上鱼汤(2 / 2)

…收拾好心绪。

嗯,就这样喂奶奶去。

奶奶也是比较重的,把奶奶的头搭在自己腿上,就一勺勺慢慢的喂着,大约是流出了一半,喝进去了一半。

就这样边吃着煮好的粥,喝着鱼汤,边观察着奶奶什么时候能醒。

原身记忆里是没有父母的,记事起只有奶奶。

奶奶蔡氏也是有儿女的,而丈夫早些年被征兵了,后来了无音讯。她一个人拉扯着大女儿小儿子在山村里靠着十几亩地过日子。

虽说一个人带着娃很艰难,但是有地,蔡奶奶用勤劳的双手在没有大的极端天灾人祸的三十几年里,从没缺衣少食养大了娃娃们。后来女儿嫁人,儿子娶妻,她本来和儿子一道过的和和睦睦也很好。

至于自己,听村里大家都说她是奶奶进县里赶集捡回一个大肚女子,长的打扮的都是模样不是寻常村里女子。

看她可怜,开了次村会大多数人都同意,就容她留在村里,只是村长不准同本村之外人提起此事,怕因此惹祸。

没两月生了唐清晨,因绣得一手好样式,以此生存过活,倒也不错。可带到她两岁,一次又是去县里赶集卖绣布,就没再回来了。

后来也都去县里头找过好多回,蔡奶奶回回去赶紧都要和人打听唐清晨的娘,可始终了无音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唐清晨在奶奶的悉心呵护中在唐家村里长到九岁。

可那年突然就大旱,连着三个月周边县域都滴雨未下。虽然河没有断流,水井没有干枯,可水位连连下降。奶奶预感不妙,狠下心就要离家远走来海边过活。

村里县里也有人离家逃难,但是大多数村民还在坚持,背井离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蔡奶奶坚持,孝顺儿子只得同意。也抱着想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的想法,

女儿嫁入外乡,她夫家拖家带口的没有走,说是就算今年没有了收成,只要还能喝上水,靠着存粮,和余钱,人活着,就不走。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不肯逃难出走。

路还有,就算今年没有了收成,朝廷肯定会免税,还会发救济粮,只要能运输物资进来,贵一点,省着吃,苦过今年就行,背井离乡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蔡奶奶带着儿子一家把家里养的家禽杀了都用盐巴腌制晒干,落上大锁,带上所有积蓄,衣服被褥和吃喝用的,上了自家牛车就朝着最近的四百多公里海边赶来。

四百多公里走了十天终于到了海边,这里倒没有干旱,到的那天还下着雨。

这边问了几个村都不肯收留她们外乡人,说没有多余的地了。

蔡奶奶一狠心,积蓄大部分拿来买了这渔船,跟着别人虚心请教打渔。一步步就这样成了渔民过了下来。

后来听说唐家村所属的那一带县域和周边都到了河流断流,水井干枯的程度。

朝廷免了税,可救济粮很难领到,花大钱从商铺里买粮,平时十几文的粗粮都要一百文一斤,关键是水,押镖队的和运货的还有有马车的商人大户,都去运水,从早到晚都不闭城门的运送大水缸,那水都还按碗来卖,十文钱一碗。就这才勉强过活。没钱的,只得逃离。

逃难路上为了水发生各种抢劫杀人的事。奶奶儿子一家之后听说都夸蔡奶奶当时及早出门的选择。这暂且不说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