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文林苑文会27(2 / 2)

“当今陛下乃昏庸之君,宠信奸宦,魏忠贤乃阉宦首领,陛下又怎么会对他动手呢?”

有人义愤填膺、痛心疾首。

但朱由检也不是没人支持。

“陛下登基之初,便接连起复袁可立、韩爌等人,这些人都是被魏阉逼迫,不得不致仕的贤良忠臣,陛下若是真宠信阉宦,又怎么会启用他们呢?”

只是朱由检在士林名声并不好,这种声音也只是少数,多数人还是对朱由检充满失望的。

“真是无聊。”

朱由检压下准备上前教训士子的亲卫,笑着摇摇头,起身准备退回房间。

“只是不知孙师身在辽东,情况如何?今直隶大雪连连,明年必灾情严重。直隶如此,辽地想必情况更甚,明年建奴势必又要南下劫掠。”

嗯?

朱由检回头。

大浪淘沙,总可能会有片金子的。

这人想法正确,说不定是名人才。

“哼,大雪连绵,只因皇帝德行不修。陕地大旱,正是因为朝中有魏阉作祟,上天示警所致。”

“不错,辽东之事其实不难。当今陛下只需亲贤臣、远小人,诛杀奸佞魏忠贤,罢黜厂卫,任用贤臣,则辽东之乱、建奴之患可自然平息。”

蠢货,真是在侮辱我的耳朵。

其他附和的言论朱由检并不想听,他只将目光放在了最初发声的那名士子身上。

他并未再次发声,只是低头喝茶,与身边人小声谈笑,似是傲气十足,不屑一辩。

但他身边之人却是忍不住,上前来道:“我原以为诸位皆乃贤德之人,俊杰之士,今日一见,却是大失所望。”

“史宪之,你这是何意?”

有一丑男走上前,傲然道:“我等如何,自当在科举时有朝中大员来评,凭你也配论我!?”

“哼,”史宪之身穿灰衣,头戴儒巾,风尘仆仆一脸灰暗,却是神情轻松,好似胸有成竹般朗声道:“忠臣良将营救国难自古就有,刘阿斗乐不思蜀,武侯却仍能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唐玄宗晚年昏庸无道,以致有安史之乱,李光弼、郭子仪两人也能挽救李唐于水火之中。

今天子少年即位,为阉宦所惑也是常事,尔等今不思如何辅佐天子,安定社稷,却一味辱骂,为人臣子便是不忠。

天子为君父,百姓供衣食,直隶将有灾情,尔等不思如何爱护百姓、赈灾救民,却只会贬低君父救民之策,是为不仁不义。

如此之人,也敢称俊杰之士!?

吾羞与为伍!”

“你…史宪之,你敢如此说我!”

丑男气愤之余,有些说不出话来。这时,他身后的一人,是一白衣男子,他走上前来,对着史宪之说道:“史宪之,你自诩忠臣良将,却也毫无作为。

说到底,你也不过是今科士子,还未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又怎知国家大事。

尔今所言,不过是郦生说齐,逞口舌之利!”

“哼,你也不过口舌之辈。”

史宪之抱拳对着虚空一礼,道:“我闻天子登基不过半年,便惩治奸凶,赈灾救民。

如今京师之地,难民、流民、乞丐等都被妥善安置,京城严寒,我身处人群之中也觉寒冷。可京城之大,路边饿殍冻死之事却不过寥寥数起,这难道不是善政吗?

我身为大明士子,岂能容你辱此善政,莫非你李立言觉得治国之道,是只用一张嘴便可天下太平的。”

“好!说得好!”

朱由检忍不住鼓掌呵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此乃古理。”

缓慢走上前台,朱由检靠近史宪之,道:“如今大明病入膏肓,一定要推行变革,才能治世。

但,若不怀仁慈之心,爱护百姓,变革之事就一定不会成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