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格格不入的燕王朱棣!(求追读~~~)58(1 / 2)

在其他皇子还没有察觉的时候,晋王朱棡已经意识到父皇口中的这个大贤之人,非同凡响。

毕竟能够让韩国公李善长和诚意伯刘伯温都佩服的人,除了消失的少年国师和少年军神之外,还没有听过还有谁。

现在父皇却忽然说大明重新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大佬,关键是在朱元璋说这些的时候,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的神色竟然没有改变。

要知道文人相轻,尤其是刘伯温这种最孤傲的人,更是如此。

本身自从少年国师消失之后,文武百官也是默认诚意伯刘伯温,乃是如今大明最聪慧之人。

刘伯温虽然嘴上说着不追求这些所谓的虚名,但是熟悉他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位诚意伯还是非常在意这些虚名。

不管是当初的杨宪还是现在的胡惟庸,等新起之秀,稍微依靠着才华在朝堂上闯出了一点名气之后,这位诚意伯,都是默默的在背后说道了几句。

当然因为杨宪是他刘伯温的门生,所以他对于杨宪到没有多大意见。

如果不是后来杨宪自己作死,居功自傲,引来杀身之祸的话,说不定在刘伯温的调校之下,真的能够成为大明新的肱股之臣。

可惜的是,年轻人被朱元璋重用之后,就飘了,结果让李善长和胡惟庸抓到了把柄,最后落得个身死易处的下场。

杨宪的死,在刘伯温心中也成了一件难以言喻的伤痛。

除了杨宪,就是现在风头正盛的胡惟庸,李善长的得意门生。

现在很多人都在传言,胡惟庸是目前大明朝堂之上,最后可能接替李善长成为百官之首的传奇。

虽然胡惟庸没有说什么,而且一直要求所有人低调一些,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对于这个丞相之位势在必得。

不是说胡惟庸真的就是外强中干的类型,相反他很有真才实学,否则的话,也不能跟杨宪斗争了那么久。

只不过胡惟庸作为李善长的得意门生,有意气风发,在大明建国初期的很多国策上面,给出了很多让朱元璋非常满意的建议,让刘伯温多少有些不太舒服。

虽然说刘伯温一直嘴上说着要辞官回家,但是一次都没有成功过。

后世史料记载当中,说刘伯温之所以一直没有辞官成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洪武帝朱元璋的苦苦挽留,说是大明离了刘伯温,可能会发生动乱。

第二个关键人物就是一代贤后马皇后,因为马皇后也在暗中劝解刘伯温,留下来多为大明老百姓做点事实。

就算刘伯温不愿意为朱元璋效力,但是看在大明百姓的面子上,委曲求全一下。

只不过这只是史料当中的记载,在许洛看来,则是这个刘伯温实际内心还是有想要功成名就的一番野心。

说白了,如果他真的一心想要辞官回家,破罐子破摔,至少有一百种方法,可以成功让朱元璋放手。

之所以每次都能够成功的被洪武帝劝解留下来在朝堂做官,真正的原因,实际上还是因为刘伯温自己想要继续当官。

人心啊,很多时候,真的很难看透的。

当然说多了,这些都是闲话。

言归正传,一句话,说白了,刘伯温虽然有才学,但是也并没有像史料记载的那么大公无私,那么大爱无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