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劝学的效应(2 / 2)

他是韩国宜阳人,但被秦军攻占后,家族被劫掠,没钱。

“没钱入学,只是小问题!”

姬延淡淡一笑,然后命户部大臣前来觐见。

他要设立战国时代,第一个奖学金制度。

大周文武不分的官员制度不适合当今的发展,姬延进行了部分改革,掌管财政的户部,便是少正一职改进后的官职。

他把户部官员喊到大殿,要求他们准备好奖学金,给入学的贫困学子提供生活资金保障。

“大王,您要实行的奖学金制度,会很快消耗大周国库。”

户部大臣眉头紧皱,刚升官不久,还没有来得及高兴,摆在他面前的糟糕财政让他感觉十分棘手。

春耕用于制作大王需要的农具,安置战乱的流民,修缮道路,挖水井,处处都需要钱,如今大王又要开源节流,制定奖学金制度,让入学的学子无后顾之忧。

这也太为难他了,大周国力不强,每年征收不了太多的钱。

“这笔钱不能省,今年用于维修大殿的钱挪出一半来培养学子。”

姬延明白大周的财政问题,但人才的培养拖不得。

“大王,奖学金这笔钱其实可以省,您大可以用这些钱来招收其他国家比较厉害的门客。”

“花钱培养他们,要是没有用处就浪费了。”

一名大臣给出建议,几名大臣也跟着附和。

“门客虽好,但不是我需要的人才!”

姬延理解一众大臣的感受,但他需要的是学会并掌握跨时代技术的人才。

编制教材,教授技术,传授思想,从这样体系中成长出来的学生,才是大周未来的栋梁。

“大王,门外一群楚、齐、赵等国学子求见!”

听到侍从的话,姬延微微一愣。

这几日来的都是韩、魏等比较近的学子,现在有远方的学子求见,姬延眼中焕发出一抹神采。

战国时代,人才是非常多的,流动也是很频繁。

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善于发现人才,并发挥其特长的君主。

如果能够在流动的人才中抓住几个,能够迅速提升大周的国力。

毕竟,大周的农业解决了,但制造业、商业、水利、军事等方面,还有许多空缺。

压住疲惫之色,姬延声音微微提高:“快请他们进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