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萧家(1 / 2)

狮子山,百万大山里一座雄伟奇峻的山头。高耸挺拔,雄踞在黑森山脉的南麓。

清晨的青石镇尚处在初春。一层层薄雾将其笼罩,犹如披着一身柔逸的轻纱,屋檐,树木,庭院,街道,掩映其中,似隐若现。滚滚而去的黑水河也见不到全貌,只有滔滔的流水声从河面的雾霭中传来,曲折而去,消失在山的拐角处。

在小镇东边临街有一处院落,虽然不大,生活所居却也齐备,两间正房,两间厢房,不大不小的堂屋里陈设着座椅,正墙上挂着药师山居图。一个前院有棵两,三人才能合抱的梧桐树,想来也是有些年头了,庭院靠墙角处有几小块菜地,绿油油的菜蔬,长势喜人。

如果没有人告知,谁也不知道这处庭院是一家医馆。医馆里住着祖孙三代,主人箫青山,年过花甲,丝毫不显老态,二十多岁的时候跟着一位游方郎中认字,学过些医术,那游方郎中客居青石镇萧家,后留下些医书,器材,老死于萧家。

此时,南厢房里正对着庭院的窗边桌台上,放着一盘馒头,一碟咸菜,一碗稀饭,一白净少年,约莫十四,五岁,正在吃着早饭。初春天气倒春寒,还是皮袄棉裤,一身冬天打扮。少年虽非俊俏,却也五官端正,眼神清澈灵动,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旁边,一位同样冬天穿着的长者,面貌清癯,眼睛明亮,一撮山羊胡子捋得顺直,黑须黑发,显得格外精神。此人正是萧青山。

箫青山一脸慈笑,看见孙儿漫不经心地啃着馒头,对少年说道:“水生,今天镇西头王老太太七十大寿,老太太身体越发不好了,家人怕她随时走人,请我一早前去调理看护。你在家定要如往日一般操持,不可懈怠。”

少年咽下嘴里的食物,嘴巴微微翘起回道:“知道了,爷爷,您赶紧动身吧,一会儿王老太太归西了都。”

萧青山闻言,脸色一黑,想骂他一句又摇摇头,随后“扑哧”笑出了声,指着孙子说了两个字:“你,你……”便转身挑起门帘,出了厢房。

说起这叫水生的少年,倒要细细讲来,水生只是这少年的小名,正名叫做萧遥。

萧青山有两个儿子,老大萧河,老二萧二郎。妻子王氏,在萧二郎五岁时,便因病亡故了。说巧不巧,那游方郎中提前两月死在王氏前头。萧青山自知愚钝,没学到游方郎中的几分本事,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王氏归天,痛疚不己,连医馆都不敢挂个招牌。

萧二郎十岁那年,医馆里闯进来五,六名壮汉,随身带着刀斧,气势吓人。却是一江湖帮派,称三合帮的。一位叫卢劲松的堂主在黑森山脉,被毒蛇咬伤昏迷。萧青山仔细检查伤口,又去翻弄了医书,还真的救活了这位堂主。

卢劲松在医馆养伤期间,颇感萧青山父子照顾有加。观萧二郎机灵可爱,加之自己无儿,惟有一女,遂认萧二郎为义子。没想到这萧二郎倒有些舞刀弄枪的天赋,日日缠着卢劲松的属下,要学功夫。

后来卢劲松伤愈回帮,萧二郎竟愿与同行。萧青山怎么也留不住,只得随他。五年后,萧二郎回来探亲,已是一青壮年小伙子了。又越五年,萧二郎竟带着妻子回来了,妻子卢若梅正是卢劲松的女儿,一家团圆,萧青山喜不自禁。

再过两年,萧二郎夫妇在一次水运护送中,于船上生下一子,唤名水生,又念及萧家太远,不能让爷爷见上孙儿一面,取名萧遥。

正当萧二郎夫妇二人憧憬着完成此次任务,可以回家老少团聚之时,天不遂人愿,海帮袭击了船队。萧二郎夫妇重伤不治,交代完后事,夫妇二人看着襁褓中只有两个月大的孩儿,两行清泪泻下,便双双西去。

如今一晃十几年过去,萧遥已近十五岁。却说这萧遥,虽然面相普通,悟性却极佳,三岁开始识字,六岁便能看医书,因为经常伴随爷爷左右,现在的他诊病开药也已经有模有样了,只是萧青山嫌孙儿年纪小,怕人有所顾忌,不敢令其施为。

萧青山前脚刚离开厢房,箫遥便风卷残云将早饭囫囵下肚。才要收拾碗筷,一位三十五,六岁的妇人,样貌端正,体态微胖,腰间缚着青色厨布,撩起门帘走了进来,却是萧河的妻子刘氏。

萧遥赶紧起身说道:“又要劳烦大娘,实不应该。”刘氏脸上尽是温和之色,笑道:“我的儿啊,你的功课要紧,大娘我别的本事没有,厨房里的活却是一把好手。”说完,收拾了碗筷出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