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橘山论局136(1 / 2)

山中,一位樵夫正在将砍下的柴捆好,边捆边唱道:“谈儒论道如老孔,排兵布阵如孙吴。才高八斗不出世,只留才华入山林!”就在樵夫要将砍下的柴挑回家时,几个路人拦下他,一个领头的问道:“这位老乡听你刚才唱的这首歌,是谁教给你的?”

樵夫笑道:“哦,是山中的一位大贤鹖冠子老先生天天说,因此我们这些砍柴的耳濡目染也会了。”

为首的赶忙问道:“哦,是鹖冠子先生,那请问鹖冠子先生居住在哪?”

樵夫指着指山中隐隐约约的一处茅宅道:“看,那座茅宅,就是鹖冠子先生居住的地方,你们要往那个山间小道走就行了,路有点崎岖,尤其是要上他的茅宅,要登一个天梯呀!”

几人向樵夫所指的路前进,其中的一个人说道:“景将军,这山路真是太难走了,真搞不懂大王要我们去找一个山村野夫干嘛!”

原来为首之人正是景休,景休边走边说道:“这鹖冠子先生可不是山村野夫,此人素有谋略身怀大才,你刚才没听那个樵夫所唱的歌吗,用兵如孙吴,自然是要前来拜访的。”

茅宅中

鹖冠子正在教弟子们如何排兵布阵,鹖冠子对众弟子说道:“用兵要心宁,阵型如坚石,进攻如洪流,撤军要稳,行军要快,进入崎岖地形要谨慎小心防止有伏兵。下雨时行军要暂缓,一定要驻扎在高处,遇到要地就必须要派重兵防守。攻打敌人的城池,要布置周密,可用地道、云梯、水淹、火攻这些攻城方法,守城时不能让敌人发现我们的布置,让敌人感到压力,似乎城中的军队源源不断。”

一名弟子问道:“先生,我想问一下,一支军队的士兵是在于多?还是在于精呢?”

鹖冠子笑了笑,对众人说道:“司马错提了一个好的问题,一支军队的士卒死在于多?还是在于精呢?一支军队的士卒分为两种要素,如果是在守城士卒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是在野战,自然是士卒越精锐越好,当年阴晋之战吴起仅率五万魏武卒大败秦军50万,吴国公主孙武只用三万吴兵击败楚国20万大军,这就是军队精锐的好处,如果军队不够精锐,那么一旦遇到精锐的军队的话,就好比一只狼驱赶一群羊一般。”

原来刚刚提问的正是未来率领秦国军队灭掉巴蜀的秦国名将司马错,现在他正在鹖冠子底下学习兵法。

司马错又说道:“先生,请问这天下大势?”

鹖冠子又讲道:“现如今的天下大势是魏强,其余各国需要合力才能击败魏国,不过楚国则有当独与魏国一战的能力,但是楚国不长久,一旦打成了消耗战必定败给魏国。秦国表面弱小贫穷。但是其国君志高远大,必定暗中在积蓄力量,而齐国除了一个孙膑可以拿得出手,其余人都不行!一荡齐国失掉了孙膑,魏国必灭齐国!”

司马错想了想说道:“先生,当今魏王如何?”

鹖冠子笑道:“当今魏王刚腹自用、外宽内窄之人,表面上听从大臣的意见,实际上一旦此人一旦称王一定会目中无人,凡事都想亲力亲为,以后为国攻打其他国家必定在军事上多加干涉。”

众弟子点了点头,鹖冠子又说道:“那我们就继续讲吧,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法曰:‘强弱,形也。’。”

司马错又问道:“先生,这就是以弱胜强之法?”

“正是,此法是疑兵之计,让敌人猜测不出我军的人数和行动方向,待时机成熟再立刻进攻。”

此时,一个弟子过来说道:“先生,有几位客人来了。”

鹖冠子看了看天说道:“今天讲课就到此为止都散了吧,赶快请客人进来。”

……

茅宅内

鹖冠子只是看了看几人,为首一人身材高大,身穿戎穿,一看面容就知是身经百战之人,为首一人施礼道:“在下景休,见过鹖冠子先生。”

鹖冠子只是翻了翻一旁的书问道:“原来是景氏一族的千里驹啊,不知到老夫这有何事?如果是请我出山,那就请回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