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图书角95(2 / 2)

周林也信誓旦旦地下了保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林也是这么做的。

他把原先花在复习的时间,大部分就用在备课跟给那些后进学生补课上了,偶尔,还会到这些学生家里去做做家访。

一来二去的,他在这一片儿又多认识了不少人。

这年头,人们对于教师还是很尊敬的。

他去家访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老师,孩子不听话,你揍就是了,我们家这小子啊,就是欠揍!”

揍当然是不可能揍的,他可没有体罚学生的习惯。

可是罚站、罚抄写,他是玩的溜溜的。

一样米养百样人,有那种特别爱学习的,就会有特别不爱学习的。

他的本心就是,哪怕以后不能升学,也要让这些学生把字给认全了,以后的社会变化太快,文盲是没有出路的。

说句不好听的,不认字儿,出去打工连路标都不认识,签劳动合同时也看不明白条款,被人骗估计还在帮人数钱呢。

而对于这些学生,能好言相劝的他都好言相劝,实在是不听话,那就只有一个罚字了,罚得他认输为止。

一时间,那几个后进学生恨不得哭爹喊娘,可他们的爹娘却不理他们,全权交给学校了。

他们那些细细的胳膊是拧不过他们这些大人的大腿的,最终也只能屈服。

对此,赵校长表示:她很满意。

工作上积极,当然生活上也不能落后。

写稿件这个活儿也没有落下,这可都是钱。

现在,他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县投稿了。

他琢磨来琢磨去,就把目光瞄向了《故事会》,不过,这个时候,这个杂志是叫另外一个名儿,《革命故事会》,一个非常有时代特色的名字。

之前有一天,他在一个收破烂的那里,发现了几本完好的故事会,就花钱买下了。

翻了翻里面的故事,他觉得自己也能写,于是,就提起笔,写了一篇民间小故事,尝试着寄了出去。

寄完了他也没当回事,就放到了脑后。

这个杂志他又没有订,学校还有大队都没有订的,所以他的故事有没有被收录,其实他也不清楚。

过了约莫半个月的样子,他突然就收到了汇款单,两块五毛钱。

钱不多,但这件事情,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思路。

说实话,三水日报跟广播台的稿子不好写,主要原因就是素材问题,既要紧跟时事,又不能跟别人写的稿重复了。

每回选题就要耗去他很大的精神。

可故事会不一样啊,只要会讲故事就行了,周林觉得这方面还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在业务时间,一篇又一篇小故事在周林的手里诞生。

写完了,他就一股脑儿全都寄出去。

一起寄还省邮费呢!

稿费都是陆陆续续来的,录用一篇,就会收入一篇稿费。

少的只有一块多,多的也有三块以上的,不管怎么样,积少成多嘛!

渐渐的,他又不满足于这一种杂志了。

为此,他去了一趟邮电局,找那位经常给他支付稿费的大姐帮忙,要了一份全国报纸杂志明细表。

然后,他就在上面发现了中国少儿报。

他心里就是一动,回头就跟校长建议,看是不是学校里也订上这一份报纸。

农村的孩子,接触外面世界的途径实在是太少太少,在这个年头,可以说约等于为0。

其实不要说孩子了,大人也是如此。

农村里有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出去远门,去一回永红公社,就值得他们回来说老半天了。

代表人物就是秀云的奶奶。

大人们已经定型了,可孩子们不一样,周林突然觉得,他有必要做一点什么了。

于是,除了订报纸这件事情外,他还跟校长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在学校里建一个小小的图书角。

至于图书的来源,如果上面能少少拨一点钱,可以少量买一点新书,然后大家伙儿也可以凑一凑。

像他自己,家里书里,总归能找到一些儿童读物的,那些都是他当年小时候读过的。

他可以借出来,凑个数。

姚老师他不清楚,可他相信,赵校长手里的货应该有不少,毕竟她有两个孩子,自己又是做教育这一行的,给孩子买点课外读物应该是很正常的。

当他把这个建议跟校长一说时,赵校长一听,就激动得站了起来,

“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光想着让孩子们提高成绩了。

其实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比读死书更为重要啊!

周老师,你真不愧是从大城市里过来的,这眼界就是不一样。

行,我们想办法搞一个。

那个少儿报可以订,回头我就跟邮递员打个招呼。

至于经费,我去想想办法,跟上面去磨一磨,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嘛。

不过这个图书角我们可以先搞起来。

就像你说的,大家凑一凑,总能凑出来不少书的。

回头我跟我儿子他们说一下,让他们把自己小时候看的那些书整理整理,回头给我送过来……”

赵校长激动得直搓手。

旁边的姚老师看了,却是一脸的沮丧,

“我们家穷,能供我读书就不错了,你们说的什么课外书我是一本都没读过,不过倒是看过几本连环画,还是拿过年时攒下的糖果跟别的同学换的,我一直没舍得丢,都保存得好好的。那个能凑个数吗?”

“当然可以了!”

赵校长马上肯定了他的提议,

“连环画反而更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之前我儿子看的时候,我也瞄过两眼,有些连环画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嘛……”

赵校长是个急性子的人,说干恨不得立马就去做了。

见她如此,周林跟姚海兵也不敢怠慢,只过两三天,他们教师办公室里就有了一小堆的书。

大部分是周林贡献的,他懒得很,只是随便粗选了下,就带到了学校,让赵校长跟姚海兵帮着精选。

而当他看到姚海兵带来的书时,也小小吃了一惊,因为他刚才大体翻了翻,仅三国演义,就有十来本,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虽然这些连环画新旧不一,版本也不一,却已经很珍贵了,因为这些都是五十末年代六十年代初出版的。

“姚老师,你可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竟然有这么多的三国演义?”

周林忍不住惊叹,还顺带小小的调侃了一句,

“看来你是不会有蛀牙的,小时候的糖全被你换书了吧?

不过,跟你换书那同学,那牙,是不是掉光了?”

姚老师被他逗乐了,也跟着调笑了句,“牙掉没掉光我不知道,不过他那头发我看是没几根了,估计不到四十就要变成光头了。”

玩笑归玩笑,可选书还是要慎之又慎的。

两人都埋下头,仔细地挑选起来,宁可少选,不可乱选。

又过了几天,赵校长也抱了一堆书过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