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交流(2 / 2)

“那后来你就回家当老师了吗?”

姚老师追问道。

钟老师点头,开始继续讲述。

落榜后,他没有复读,哪怕他父亲说了,可以咬咬牙再供他一年,他也坚持没同意,因为他实在是承受不了这个压力,他怕万一第二年还考不上,自家仅存的那一点点家底就要全被他败光了,后面他无颜面对家人。

于是,他选择回家。

不过,毕竟他是高中毕业生,又从县中毕业的,在家乡的人眼中,他是个有学问的人了。

正好他们大队小学原本的老师要回家生孩子,他就很顺理成章地顶上了。

后面,那位生孩子的老师再也没有回来,他就一直干到现在。

不过,听了他对自己学校的描述后,周林觉得他比自己或姚老师可强太多了。

钟老师教书的那所学校里,就只有他一个教师,语文老师是他,数学老师是他,思想品德老师还是他,还有什么音乐、美术、劳动、体育等等,统统都是他。

另外,就连学校的校长,也是由他兼任的。

他真正做到了,由一个人撑起了一间学校。

听他说,他们学校还特别简陋,是由大队的仓库改成的。

怪不得他说连个看大门的都没有呢,原来,学校就在大队部里面。

“这可怎么教啊?你一个人哪里能忙得过来?”

姚老师有些不相信。

不过周林却信了,因为他听说过这种微。

“那你们学校肯定学生也不多的。”

周林一句话直指关键。

“嗯”

钟老师点头,

“只有一年级跟二年级。

我们那儿读书的孩子少,两个年级加一起也不过三十来个。

我就让他们一起上课了。”

“这一起上课是怎么个上法啊?两个年级的课程又不一样的。”姚老师还是有些不解。

“很简单,在刚上课时,我可以先让二年级的同学预习今天要学的内容,紧接着就去给一年级上课。

等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再反过来,给一年级的同学布置课堂作业,让他们自己做,然后再去给二年级上课。”

钟老师很是耐心地给他解释,然后又很是奇怪的看向两人,

“难不成你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姚老师摇头,“我小学是在乡里的小学读的,就是后来的公社中心小学,我们村那时候没有学校。”

说完,他看了周林一眼,“周老师是在沪市读的书,他们那儿估计也不会有这种吧?”

周林点头表示肯定,“是没有。”

他当初读的可是那一区最好的小学。

“你们可真幸福,我读书的时候,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个学校好呢!”

钟老师说这话时,是一脸的羡慕。

周林回过头一想,确实是有可能的,东棋镇可以说是三水县最偏远的那个镇了,那边离海边很近。

原先那边可全都是渔民,大概在五十年代初的样子,县里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围海造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才开始慢慢开始有地可种。

这里人把围海造田叫做围垦。

周林曾听队上的老人说,每回围垦,都是在冬天,都是从全县各地调集大批的壮劳力前去海边挖泥打坝,

永红公社也曾经被调过好些回,这个活,那个苦啊,就别提了。

在前世,他有一回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纪录片,上面就是讲的这件事情,周林记得很清楚,上面说了从50年代到新世纪10年代,通过近60年的努力,三水县人硬生生的从大海里匡出来近60万亩的土地来,堪称奇迹。

要知道,在前面的三十几年,那时候还没有大型机械,全都是广大农民凭着自己的肩膀一点一点挑出来的。

想想就让人敬佩不已。

县中说大,那也是跟他们那些小学校比的,其实这面积还真心不算大,几人慢慢晃悠,没多久就已经晃悠了个遍。

幸好学校里别的不多,就是树多,在树阴下面走,也不觉得有多热。

而此时,姚老师的新鲜感也悄然褪去了。

当周林提议回宿舍时,他再也反对。

等回了宿舍,他们发现那位神秘的宋老师还是没有回来。

于时,两人都起了好奇心。

问钟老师,不料钟老师却挠了挠头,说道,

“我也没见过宋老师,昨天我来的时候就看到他的铺盖在这里了,只是听小林说已经有个宋老师过来,不过我一直就没有见到他人。”

好神秘啊,不得不说,这个人成引起了周姚二人的兴趣。

不过,有兴趣也没办法,除了知道这位姓宋,其他方面他们都是一无所知。

姚老师是个天生外向的人,在宿舍里待了一会儿以后就坐不住了,然后他就背着手到走廊里溜达去了。

钟老师则直接往自己的床铺上一倒,睡起了大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