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赏功罚罪,勉励众将101(1 / 2)

就在张承奉准备班师之际,河西节度副使、瓜州刺史乞禄论派人送来信函,他在信中言辞恳切的向张承奉请求辞去河西节度副使一职。

明眼人都知道,当初张承奉攻取凉州,以乞禄论为河西军节度副使,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乞禄论对此同样心知肚明。

与其保留有名无实的副使头衔,引得张承奉的猜忌,倒不如以退为进,自己主动请辞,向张承奉表示顺服,赢得他的信任。

张承奉顺水推舟,同意乞禄论的辞呈,只保留他瓜州刺史一职,由乞禄论执掌瓜州政务。

同时,张承奉向朝廷上表,为乞禄论请封爵位,以此作为回报。

又以范欺忠为河西节度副使,兼凉州刺史。

陇右节度副使张文彻兼任兰州刺史。

若是换作以前,哪怕是张文彻、范欺忠这样的心腹,张承奉也不敢让他们以副使的身份兼任军府所在地的刺史。

在河西、陇右施行军政分离之后,刺史不再掌握兵权,自然也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张承奉的调整不仅于此,他在各军设置指挥使、军使。

指挥使负责领军作战,以及军队的日常操训,而军使则负责军中的赏功罚罪。

此举,自然是为了避免统兵大将拥兵自重,既掌握指挥权,又能依靠罚赏,笼络将士,根植自己的势力。

张承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晚唐藩镇的风气就是这样,若是不加以分治,等军头们坐大,就连节度使都有可能被他们裹挟。

就是因为晚唐、五代被军头们霍霍怕了,北宋才走向了以文制武的极端。

张承奉为了不影响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由指挥使们负责军队的日常操训,以避免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窘境。

而在战时,军使并不随军,赏罚权力移交给指挥使,直至战后再由指挥使归还。

这就涉及到一个令出多门的问题,自古以来,便是军中大忌。

军使凭借执掌赏罚之权,在军中积累威信,难保不会在战争期间,借此与指挥使争权。

因此,张承奉以熟悉军务的文官出任军使。

而指挥使如果在战时没有赏功罚罪之权,何以震慑三军,领军作战。

当然,最终的封赏,无论是军使,还是指挥使,都得报请张承奉,由他来拍板定夺。

至于罚罪,只要是关系到人命的,哪怕是指挥使执掌刑罚,也得在战后补交一份报告,详细说明。

张承奉身兼皋兰、赤水、牙兵三军指挥使、军使。

这三支军队,也是河陇军的主力部队。

皋兰、赤水共计5万3千人,占据河陇将士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他们来自于各州,都是从诸军之中选拔出来的精壮。

张承奉在凉州期间,则由陇右军府负责皋兰军的操训,若是他在兰州,则由河西军府管理赤水军。

至于牙兵,作为节度使的亲兵,无论是去往凉州,还是兰州,张承奉都得将他们带在身边。

这固然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对于牙兵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荣誉。

只需要牢牢把握住这三支军事力量,就不会有军头能够翻天。

当然,在张承奉这么防备之下,也很难出现难以管制的军头。

张承奉在离开兰州之前,以罗通达为平凉军指挥使,镇守渭州。

以宋惠信为大斗军指挥使。

以龙突骑为陇南军指挥使。

以张良真为宕昌军指挥使。

以阎子悦为莫门军指挥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