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追溯祖业,分析时局(1 / 2)

张文彻身着儒服,端坐前厅,张承奉快步走来,向他躬身行礼道:

“学生拜见先生。”

彬彬有礼的形象,一点也不像那日在李张氏面前,直呼张文彻为老贼时的模样。

张文彻受了这一礼,起身道:

“时候不早了,还请使君为老夫带路。”

张承奉将张文彻带来一间僻静的厢房,这里将会是他今后的求学之所。

张福早已为张承奉将笔墨纸砚准备妥当,只是张文彻两手空空,不见他有携带讲义。

张承奉好奇道:

“敢问先生,今日是要学习哪一部经典?”

张文彻摇头道:

“老夫此来,并非是要教导使君如何做学问。”

随即,便与张承奉说起了归义军的由来,以及当今天下的局势。

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彻底丧失了对河西的控制。

汉武帝设立的河西六郡,即陇西郡、北地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自此被吐蕃所占据。

当时正是吐蕃最鼎盛的时期,他们向东曾经攻陷了大唐的都城长安。

向北则在与唐朝争夺中,控制了西域。

向南渡过恒河,深入天竺,进攻摩揭陀王国,凯旋而归。

又在与唐朝的战斗中,抽空与西方的大食(阿拉伯帝国)互动,用战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激烈交换着彼此的意见。

然而,在吐蕃强盛的国力之下,却是落后的奴隶制社会结构。

在河西之地,除了豪强大族之外,百姓尽数沦为吐蕃人的奴隶,过着凄惨的生活。

年老之人更是会被吐蕃人杀死,或者将他们断手挖眼,弃于荒郊野外,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原因仅仅是他们不能为奴隶主耕种放牧,创造价值。

遭受苦难的不仅是汉人百姓,同样也有下层的吐蕃百姓。

在沙州沦陷二十六年后,张议潮降生在了敦煌。

他出自敦煌张氏,哪怕吐蕃人的统治再怎么残暴,也奴役不到张议潮的头上。

然而张议潮身怀壮志,心慕大唐,日夜思归。

在张议潮四十九岁之时,吐蕃爆发内乱,他抓住机遇,率领沙州的蕃汉百姓起义,驱逐吐蕃镇将。

在此后的十九年间,张议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彻底将吐蕃势力赶出了陇右、河西之地,随后又东征收复凉州,打通与大唐之间的联系。

史称:‘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

张文彻说起自己年少时追随张议潮东征西讨,一改此前的迟暮。

时而欢欣鼓舞,兴奋之下,不禁手舞足蹈。

时而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由潸然泪下。

张承奉耐心听着这位亲历者的讲述,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满腔热血沸腾。

对于自己那位堪称是民族英雄的祖父,更生向往与崇敬。

张文彻抬起衣袖,将眼角的泪水擦干,继续向张承奉说起了当今的局势。

如今的大唐,在王仙芝、黄巢起义后,行将就木,天下,已经成为了群雄逐鹿的舞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