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民变和兵变212(1 / 2)

不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会有一些贪婪而又非常无厌的人出现。特别是他们这一些人手中有了一点权力之后,他们这种贪婪无厌的性格就会表现得尽致淋漓。

就算是在一些军队之中,也有这样的人存在。

至于在这一支进行东征的队伍之中,这样的人存在的比其它的军队就更加多一些。

因为这一次进行东征的队伍,他们领军的人物全部都是皇族之人。而队伍的那些中层的军官,几乎全部都是和这几个高层人员有着紧密的关系。他们要么是亲戚,要么就是朋友。

由这样的关系而组成的军队,他们的中高层的军官们,根本就不可能让他们做到清正廉明。他们只会努力的剥削和压迫下层的军官和士兵,克扣士兵们的粮饷,中饱自己的私囊的事惰,就成为了经常性的存在,而且这样的事情是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俗话说的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更何况还是军队这种全部都是由有血性的男人组成的地方,这样的压迫只要到了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就会被彻底的爆发出来。

八月初二这一天,这一支冗长的队伍记过差不多三个月的行军,才堪堪抵达青州境内的河间县。原本斗志昂扬激情奋发的东征大军的士兵们,在那些中高层军官们的盘剥之下,如今都变得没精打采的样子,有的人见竟然因为没有吃饱,被饿的连走路都没有劲,整个人东倒西歪,好像随时都会要倒在地上一样。并且这样的士兵他们并不只是少数人,十万大军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这个样子。

河间县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县城,是青州地界河间府的府治所在地(今山东DZ市),东征大将军杨兴臣决定让大军在这里停留下,再休息5天,等军队养足了精神之后,再继续向北进发,兵发辽东,直扑关外。

当天夜晚的时候,那些遭受到欺负和剥削的士兵们,已经忍无可忍,联合推举在士兵中比较有威望的一个卫长高士达为头领,带领着这些士兵的向这一次东征的大将军杨兴臣讨要说法。

杨兴臣虽然是这一次的东征大将军,但是他本身并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军功而走上这个职位的。他其实只是大隋皇族杨姓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对于行军打仗、排兵布阵这些事情,其实他懂得并不比别人多多少,就算是勉强懂得一些,那也只是属于纸上谈兵的理论,根本就没有经受过实战的考验。至于如何处理军队之中这些繁杂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的经验。

说白一点,这个人其实就只是一个二世祖而已,所有的屏障就只是他的家族和祖辈的余荫。

他在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根本就不管道理,也不管对错,完全凭借自己心中的喜好,只要他心知认为这件事情该这样做,他就一定会是这样做,却不会再管其他。

确切一点的说,因为他是出身于大隋的皇族杨姓家族之中,他觉得自己的身份尊贵,对于下层的军官和底层的士兵所遭受到的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谁让他们这些人的身份低贱呢?军饷和军粮被他们的上层克扣了一点。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当是这些低贱的底层人员孝敬给他们的上级罢了。

更何况那些中高层的军官,几乎全部都和自己以及兄弟侄儿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副将杨兴民和他同辈,比他年龄小1岁,是他自己的堂弟。另外一个副将杨义来,在族中是属于他的子侄这一个辈份。)他们那些人在这一支十万人东征的大军之中,完全是属于自己的亲信和自己的班底。要让他为了那些下层的军官和底层的士兵而去处罚自己的亲信手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高士达带领这些士兵讨要说法,不但没有得到杨兴臣给他们的答复,反而被他怒骂责怪了一番,并且每个人打了20军棍,以示惩戒。

就这样,本身就已经饿的头昏的高士达和这些士兵们,在遭受了惩罚之后,就有几个士兵被送回到营房没有经过多久的时间,就彻底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两腿一顿,魂归天国。他们没有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没有在战场之上壮烈的殉国,而是憋屈的是在自己人的手中。

高士达和那些现在仍然活着的受过惩罚的士兵们,他们不但没有为自己讨回公道,反而受到了如此的侮辱性质的惩罚,每一个人的心中实在是感到无比的憋屈,也非常的愤怒,他们真的是咽不下这一口恶气。

可是怎么办?形势比人强。那些人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自己等人只是底层的小喽啰,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相斗。

但是,当一个人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已经是无需再忍之时。

通过两天时间的休养,武者出身的高士达的身体稍微恢复了一点,他就秘密召集起了那一些同样是被军队中的中高层军官们欺负过,也被盘剥过的那些下层的军官,以及底层的士兵代表们,准备发动军事哗变。

他们要兵谏杨兴臣,要为自己这些人讨回公道,希望从今天以后不再遭受他们那些人的盘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