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胡宗宪的私心20(2 / 2)

齐大柱摇摇头:

“胡大哥你不知道,这桑树可不是一年就能长成的,得要三年,幼年桑树产的丝只有成年桑树的不到一半。我们要是现在借了粮,等到年底官府催还,我们肯定还不起啊,到时候官府肯定会把我们的田都收去。”

胡宗宪沉声说道:

“粮食是总督府借的,我不催你们还,我看谁敢催你们还?”

齐大柱嘿嘿笑了起来:

“胡大哥,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村里的人认识地主,认识里正,有的还认识县太爷,就是没人认识您呐。”

“您说话,我信,村里人不信呀。”

胡宗宪一脸沉郁,顿时意识到,改稻为桑,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艰难许多。

他顿时想起来,上次天尊谈到改稻为桑,说事情的症结在“官不为民,民不信官”,如今看来,还真是有预见之明。

好好的国策,真正执行起来就成了死结。

剪不断,理还乱。

两人说话的时间,胡宗宪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在胡宗宪耳边小声低语几句,退出去了。

齐大柱听不见,心里又着急,忍不住说道:

“毁堤淹田的事,肯定是真的。胡大哥,咱们这就带着你的兵,去把那五个官都捉住杀了吧。”

胡宗宪沉吟不语,心里既有对毁堤淹田的万分恼怒,也有对官场平衡的万分纠结。

现在,他可以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就是派兵到新安江河堤,把河堤保护起来。

这样,布政使郑泌昌和按察使何茂才自然就会知道,他们毁堤淹田的计划已经败露,自会取消这次大逆不道的行动。

但也打草惊了蛇,因为没有“毁堤淹田”的真凭实据,他也不能把这两位大人怎么样。

天下太平,浙地官场也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第二种做法,就是先按兵不动,只控制住杭州知府马宁远一人,等到毁堤那日,诱使杨金水、郑泌昌和何茂才等人入瓮,瓮中捉鳖。

这样不会打草惊蛇,也能有了真凭实据,就是砍了郑泌昌他们的脑袋,朝廷也无话可说。

但是,以他对郑泌昌等人的了解,如果不是京城“有人”授意了他们毁堤淹田,他们是不敢有如此大的胆子的。

要是被抓,甚至被判斩刑,郑泌昌狗急跳墙之下,必会招供出背后的幕后主使。

胡宗宪甚至都不用猜,就知道这个幕后主使是京城的小阁老严世蕃。

严世蕃认为他有意投靠裕王,已经不信任他了,所以才绕过了他,授意郑泌昌等人做这亘古难闻之罪事。

牵扯出小阁老,必定会牵连阁老。

阁老严嵩是他的官场恩师,当年要不是严嵩提携,他根本就坐不到浙直总督兼浙地巡抚的位子上。

况且,一旦牵连到阁老,这件事就等同于闹得“比天还大”,人人都会知道朝廷“毁堤淹田”的丑闻,必定举朝哗然,皇上改稻为桑的国策也就无了。

真相被揭露,但是无人在意了。

一个是相安无事,河堤也不会被毁;一个是真相大白,河堤当然也不会被毁,但后事难料,必将掀起风雨。

胡宗宪万分纠结,心中无奈又凄苦。

他就像是一个缝补匠,在浙直两地缝缝补补,但大明朝面临的风雨太大,他就是熬得油尽灯枯,也阻挡不住了。

而且......

天尊是什么态度?

天尊愿意让恶徒逍遥法外吗?

天尊会掩盖真相还是揭露真相?

胡宗宪隐约能够把握天尊的想法。

天尊在官兵踩踏青苗之时,就忍不住为民做主,难道面对此等恶事,会袖手旁观吗?

他心乱如麻,犹豫半晌之后,叹了口气,决定按照第一种做法。

保护住河堤,也务必打草惊蛇,提醒郑泌昌他们及时收手。

他阔步朝总督府大门走去,点齐了亲卫,然后骑上自己的马,马鞭朝城门口方向一指,下令道:

“去淳安县河堤。”

他挥舞马鞭,正要骑马快走,脑袋中陡然传来一道严厉声音:

“胡宗宪,回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