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碧水浮花8(1 / 2)

有一日,他去中书省找熟人打听这外放的调令何时能下,对方只说快了,让他回去等,却并无准信。他心中愈发不安,只觉得下一个被许知恩找上门来的便是自己。在回去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官员,因这官员的妻子与他是堂亲,于是二人寒暄了两句。

到家后,他一人在书房静坐,愁眉不展。小女儿来找他,要阿爹陪玩。他只得抱着女儿,在长安的宅子里转悠。待来到后院的池塘边时,小女儿笑了,指着草丛中的一物让他瞧。

他顺着女儿的手指瞧去,只见那草丛中有一巴掌大的金色的蟾蜍。这蟾蜍似是知道自己被父女二人发现了,就从草丛里跳了出来。却是每跳一下,此物就变大一些。当见到这金色蟾蜍变得大如车轮时,他抱着女儿跑了。

回到书房后,他静坐了一会,女儿觉得不好玩,闹着要去池塘边,要去见那只蟾蜍。

他拗不过,不得不抱着女儿又走到了后院池塘边,却没有看到那只蟾蜍。

那时天已经黑了,小女儿又闹着要自己走,不要阿爹抱。他便放下小女儿,看她在院子里到处跑。这金蟾皮就是她捡回来的。

见到这金蟾的第二天,外派的调令就下来了,真是大喜事。而且益州刺史一职,较他之前的官位而言,还算是往上升了一升,真是喜上加喜。

崔方不敢在长安多停留,接到调令后没两日就带着全家匆匆离开了长安。毕竟,盼这调令也盼了许多日子,行李早就装入箱中了。

等到了益州后才知道,那日从中书省回家时,他在路上遇到的那位官员却是进了“天监处”,全家赐死。

每当想到此事,他就不禁喟叹,直道人生无,又觉得自己的这份幸运,也许与那日见到了金蟾有关。于是,他私下命人打听这金蟾的来头。益州有一老学究,在翻了古籍之后告诉他,这三足金蟾只会出现在大难中的大幸之家。此言不假,他想,许知恩开了“天监处”,长安不知死了多少人,这就是大难。而他却在大难之中存活下来,还升了官,这便是大幸。

难怪金蟾会出现在他家后院。

因此,崔方就觉得这金蟾皮是幸运之物。又因此物本就是小女儿发现的,所以他命婢女将金蟾皮缝入小女儿的衣带之中,挂在腰间永不取下。

“李大方士?”讲到此处,崔刺史见对面的李大似是出了神,可这人的表情并不轻松,便出言相问。一旁的李二说:“方士李大辛苦了几日,有些疲乏了。”

回过神来的李大说:“正是如此,是我失礼了。”

崔方心中怀疑,但也不好多问。他再与二人客套了两句,便要安排二人去休息。可李大推却了,说:“我二人还有一件要紧事未做,需得崔刺史的允许。”

崔方道:“请讲。”

李大说:“请崔刺史将这金蟾皮交与我二人。”

崔方轻捻胡须,并不言语。

李大又说:“护着崔刺史一家避大难得大幸,金蟾的使命已尽。若是它再留在府上,怕只能带来灾祸了。”

放下了捻胡须的手,崔方正色道:“此话听着有理,可我现在却不知,你二人是否是与那两个怪人是一伙的呢?”

李大亦正色道:“我二人确实与那两个怪人不相识,可也无法证明。但是,刺史大人如此英明,也知道何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金蟾皮如今只会带来灾祸,望崔刺史三思。”

崔方沉默了许久,而后叹了口气,摸了摸一旁小女儿的头发,说:“罢了,你们就将这金蟾皮带走了吧”。他低头看着崔桃,又说:“只是这金蟾原是与我女儿有缘,我怕她会哭泣呢。”

可崔桃却笑了,说:“阿爹,女儿并不爱哭泣呢。”

三人皆笑。

朝食后,再次送别。崔方如上次一般,带着小女儿,领着家奴,送二人到大门外。此时,太阳已经挂在天上,又是一日明媚春光。

因在吃茶时详谈了,此时崔方并无话要说,但小小的崔桃却有问题,想请教方士李大。

她站在崔方跟前,笑着问李大:“李大方士,你昨夜说过,道长被蛇妖吃了脑髓,所以鼻中流出清液,对么?”

李大笑道:“正是。”

“可是”,崔桃又说:“我记得阿爹说过,那位道长虽全身骨骼尽碎,一颗头可是完好无损,蛇妖又是如何吃的脑髓呢?”

崔方忙道:“你这小孩儿,为何要问这种可怖的问题?”

李大笑道:“崔刺史,贤小娘子真是虎胆啊!”

蹲下身去,与崔桃面对面,李大说:“既然你不害怕,我就告诉你。是那蛇妖将舌头从道长的鼻孔中探进去,一直探入脑中,舔食了脑髓。”

听了答案崔桃一本正经道:“如此一来便说得通了,蛇的舌头是很长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