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那些时光中存在的东西18(1 / 2)

四月的上京,天气乍暖还寒。

一间屋子中,一条深绿色的落地窗帘,将所有阳光挡在外面。

屋里,一盏灯,一张桌,一个老人和满桌的资料。

段迹康在早上开完会后,没能按照约定回家吃饭,而是又忙碌了一个上午。

下午则放下所有事情,来到了档案室的这间小屋,破天荒的,将五十年前的所有资料原件借了过来。

五十多年前的一些老照片,都已经发黄泛褐,其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裂纹,像是老汉脸上那些不堪重负的皱纹,但它们见证着时光流转,记录着岁月变迁。

所有资料平铺在一张大的办公桌上,在桌子的最上角,有一张几乎从中间断开的照片,照片里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年轻人,一手举着一块纸板放在身侧,另一只手高举过胸,手臂下好像垫着什么,脸上的笑容已经看不清,只有两排大白牙还清晰。

那条几乎折断照片的折痕,从照片中间将它一分为二,右边大面积的空旷,却保存的相对完好,左边年轻人的样貌已经模糊不清,还有摩挲的痕迹让照片越加珍贵。

照片里那空旷的部分,有一道模糊不清东西,垫在那小伙子胳膊下,手中很正式的抓着一块硬纸板,靠着纸板衬托,能看出这个模糊不清东西的体积,占据了照片大部分空白部分。

这个照相机拍不出来的东西,正是“黄河水晶棺”。

关于黄河水晶棺,网上有过大量的传言,也有一些杜撰的照片,可实际中的水晶棺,并不像一具一头大一头小的棺材,更像是古代的金元宝,下窄上宽,两头高高翘起。

水晶棺长约3.1米,最高处距地面1.63米,全身由全透明材质组成,没有拼接和粘合的痕迹,照片中那道模糊的影子,正是因为水晶棺的高透光性引起的,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具棺材的轮廓。

这样一个造型奇怪的物件,为什么会被命名为黄河水晶棺呢?

这正是它神奇的地方。

无色透明的外表,就连照片都无法记录的水晶棺,而在某个特定位置和角度,正好能看出一个白衣女子,静静躺在棺里。

女子不知是什么时期的人物,身上的服装虽也是宽衣长裙,却和任何时代的服饰特点都有不同。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穿衣风格更显简洁。

只是随着水晶棺的丢失,后人再无法探究水晶棺的来历。

段迹康将照片小心的放下,低声叹了一口气。

如果不是这个水晶棺材,也不会有后面的许多事情,当然应该也不会引出徐广福这个恶魔。

时间回溯至70多年前,当时新天朝刚刚成立,百废待新,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蓝河的治理。

蓝河是天朝文明发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一个心思难测的妇人。她温柔时,会悉心照料沿岸五千余年,当她发起狂时,全国半数的土地都要遭殃,更牵连着上千万人的生计问题。

蓝色在历史上数次改道,最近一次,才过去百来年,正是那次,蓝河的出海口,从魔都附近流入东海,转道齐鲁大地,流入渤海,正是因为这次灾难,水患、瘟疫加上饥荒,使得这片千里区域,近十年才恢复民生。

蓝河治水一直是一件长期的不计成本的预防工程,每年的枯水期,蓝河两岸的农户都会组织人力清淤,哪怕只将河床挖下去薄薄一层,也能尽量防止河水满堤,倒灌河岸两边。

这天,陈家坝村的父老照例来河床清淤,村民们三三两两自发分组,再各自分散,有人挥镐,有人抡铲,年岁小的,就和妇人们负责用竹筐将淤泥背出河道。

这时,河床上一个小鼓包周围,很快传来锹镐撞击硬物的声音,众人以为是挖到一块大石头,混没在意。

而负责此处的几个汉子刚想借水遁避离,换个地方继续挣工分,就被眼尖的村长叫住。

村长当然知道这几个汉子要干什么,河床清淤最怕遇到大石,只是挖的深些,淳朴的汉子们还不怕什么,最难的是将石头运出河床,这些石头,坛子大小的就有七八十斤,水缸大小的能有两三百斤,刚才汉子们的三锹两铲,从碰到硬物的面积,估计少说也是块千斤巨石。

如此大的石头,只凭人力很难运出河道,如果有人帮忙还好,但大家都是出一天工,算一天工分,肯定想找些省力的事干。

可负责这段河床清淤工作的陈村长,却不能对此视而不见,陈村长是老民兵团长出身,做起事来认真又讲究规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