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 大宋宰执(一)(2 / 2)

蔡京为相多年,呼朋引类、党同伐异,视官职为私有,拿天子的爵位随便送人,以此换取别人的依附,朝廷的纲纪法度形同虚设。

十多年时间,蔡京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朝内的侍从、执政等高官,朝外的帅臣监司等封疆大吏,多出其门。

他的三个儿子蔡攸、蔡儵、蔡翛皆官至大学士,地位与执政相埒。

郑可的几个关系户处理完后,蔡京让书吏挡住了下一个要拜见的客人,他不耐烦地对另一个书吏吩咐道,“令持金之辈入来!”

所谓持金之辈,便是花钱买官的队伍,这是能带来营收的业务,不同于儿子和亲家公那种关系户,蔡书法家写了那么多字,一文钱没落到他手。

老家伙不满意了。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大宋相国就在源源不断地批发零售官职,这种创收速度和额度,老东西是喜欢的,干的不亦乐乎。

按照惯例,宋朝自赵匡胤建国以来,凡属军国大事,由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共同议定,再报请天子定夺,不可能一人独揽大权。

任命官吏更为慎重,要宰相先提出初步人选报请天子,才由中书省草拟命令,门下省审议把关。

如有不当,中书省由舍人封缴,门下省则由给事驳正,等一切都做得尽善尽美后,尚书省才能奉行。

尽管如此,仍恐舆论通不过,允许侍从议论,台谏劾奏。

这一套程序虽然烦琐,但相对公平、公正,朝野也不会有太大异议。

经过历代几番改制,但官员的任命基本都要走这个程序。

赵佶登基后自顾玩乐,政事多由宰相处理,蔡京独揽朝政后,堂除便成了他的创收工具,此时,赵宋朝廷的任官程序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巳时末,在阿堵物的激励和鞭策之下,老太师正兴致高昂笔走龙蛇时候,少宰兼中书侍郎余深快步走了进来。

余深,字原仲,福建人,元丰五年进士,大观四年四月蔡京罢相,五月,余深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青州。

政和二年五月,蔡京复太师位,第三次为相,六月,余深也复中书侍郎。

今年年初,余深进少宰兼中书侍郎,是此时朝堂的右相,蔡党的二号人物。

余深进来就把蔡京的客人赶走了。

“原仲,何以如此慌张?须知宰相体统!”蔡京不满道,这不影响创收嘛,瞎胡闹!

“太师!”余深的脸色有些惊惶,“郑达夫刚上了奏章,请求陛下着郓王提举皇城司!”

蔡京听到这消息,脸色骤变,七十一岁的老货以二十岁年轻人独有之敏捷速度,扑棱一下站了起来,怒声道,“彼等焉敢如此明目张胆!太子还有活路吗?”

蔡京须发皆白,曾经高大的身材有些佝偻,在批发官职的时候犹如商人获利般喜悦、兴奋,但此刻,他狭长脸上深陷眼窝那双眼睛,却犹如鹰隼般锐利而冷酷,恢复了大宋相国之权势与威严。

有宋以来,皇城司的主要职责都是拱卫皇城并侦察臣民动静,直接对皇帝负责。

不管皇帝任用谁提举皇城司,外臣都是插不上话的,蔡京亦如此。

但是任用皇子却不同,这已经不仅仅是皇城司的事情,而是牵扯到大宋国本。

郑居中,字达夫,神宗时进士,郑皇后的族弟,此时以少师兼太宰的身份同知枢密院,位在余深之上,左相是大宋朝堂的二号人物。

有宋以来,外戚不得入阁,但在当今天子一朝,什么规矩都是可以改的。

大事当前,书法家也顾不得创收了,立即命人备轿,和余深一起赶往皇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