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豫章风云1(1 / 1)

豫章郡并没有受到战乱,虽然城中还弥漫着一股风声鹤唳的紧张感,人间烟火也在渐渐恢复,再大的动荡,只要人不死,总要吃喝,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

豫章郡依水而建,大大小小的城中村小集,人流又渐渐兴旺起来。粮肉蔬果没有短暂动荡而价格高,这些划地围栏的集市只是对升斗小民,真正的士族豪强是不会来这里采购食物。集中在士族豪强园墅附近,其中有货殖售卖的场所,被称为园市。

士族群体消失后与后世官僚只管捞钱来赚钱造成鲜明对比。

现在的士族豪强不以货殖为耻,士族豪强多有从其业者。在园市售卖的货品品质都极高,袁军游走在这些园市之间,身边则是兵尉刘猛,还有三十多名士卒跟随,袁军没有制止,相反还觉得少了。

西晋士族豪强奴仆众多,游侠,死士等,麾下掌握的法外力量未必就逊于官府力量。袁军不能不防备其中或胆大妄为者,绑架或杀害自己,要来个张子强“豪哥”,那才是自讨苦吃。君子不立于危墙,袁军对自己的安全非常重视。

西晋时期,盛行大庄园经营时代,这种各有技艺的部曲荫户,是构成士族经济特权的基础,重要程度甚至高于土地,还有送奴仆和送侍女,他们都是依附豪族的奴隶,他们都没有独立的人权,这就是荫户制,西晋时下依附大族共生关系,环境不允许他们独立,依附大户确实要比自己立门户安稳一此,袁军并不是讨厌这种共生关系,只不是讨厌他们不把人当人看。

朝廷多次兴土断,触犯了世家大族利益的同时,也对依附人口而言也并非好事,对于升斗小民来说,能够掌握的生产资源太少,并且承担的赋税徭役又太过沉重,最好的办法是先解决社会环境,提高他们生存能力,再解决他们的独立人权,再解决生产关系,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朝夕之间能够解决的。

袁军发明的“打谷机”已经生产出来,就是后世单齿轮打谷机,毕竟就是齿轮比较难造,加上有铁与图纸,制造出来没什么难度,袁家已经在使用,大大提高收谷效率。

袁军在豫章郡到处走走,了解一此郡中情况,袁军就返回军营,军营中风气大大提升,老兵带新进士兵,纪律已经深入他们言行中。

目前袁军在豫章郡军政集于一身的,并在军营开设习字课堂,并不强制,只不过军中流言“只言不能当军官”,不仅仅在练兵,练将,也在挑选文官官吏,也同时为他们将来退役有一个技艺,技能而在社会上能够独立生存,袁军对军营这些士兵非常看重,他们跟袁家子弟一样,就是自己手中的一张大网,种植下去就是军政民资源,可以快速建立一个稳定,稳固的权力组织,袁军带兵时,就开始未雨绸缪。

袁军对军中一些人才十分看重,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才,所以袁军采取精英教学,对他们寄予的厚望,当然主要是注重实践,军营中跟着大军一起训练,习文习字,袁家在袁军的带领下陆陆续续开设不少工坊,还有商铺,便派他们去各个工坊核对账目,同时也派人去官府中帮忙做事,了解豫州上下,到民间尝试应用自身所学,实践,记录民风风俗,测绘地形地貌。不只是对这些少年的操练,也是袁军对加深豫州上下的社会环境了解。

例如昨天去豫章郡世家名士举行的聚会,袁军派想去袁家子弟,军中子弟前去参加,同时也让他们述说或写作等方式表述自己所恩所想,在军帐同时让他们大声读出来了,让他们分成俩队(不许人身攻击,政治中立,道德绑架,实事求是)进行分析,进行辩驳,同时让他们发现其中是否有人才,军中上下对少主袁军敬畏之余,也不乏亲近,袁军坐在主坐上,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着他们双方激烈的讨论,这样可以锻炼他们以简单明了的述说自己说法。对双方都认可的观点,以简单明了方式记录下来,对于没有结论的观点,可以断续进行讨论。

九月底秋风萧瑟,万物零落,袁敝再过二天就来到豫章郡成立豫州刺史府,袁军以袁敝的名义发公文提前召集豫州地区郡守,县尊主官来豫章商议政事,目前豫州有豫章郡11个县,袁州郡11个县,九江郡13县,庐陵郡12县,彭泽郡10县。司马炎时期,为了“傻皇帝”不被官僚所掌握,对地方郡守兵力进行调整,地方留守郡兵超过300-400兵力,其余分封诸王节制兵权,加上八王之乱后,各王兵力自相残杀,以至于无力对外族少数民族压制,豫章郡出现在叛乱后,各郡无力镇压流民军,相反地方豪强迅速做大,隐隐有比官府更势大。再时袁军也对5郡内士族豪强也一一发出邀请。

袁军也派出军队到五个郡中进行驻扎,因为袁军趁袁袁敝升为豫州刺史进行改革,改革意味都要侵犯他人利益,只是希望少流血,同时对郡县进行军训,北上豫章后,一上路投效袁军有流民,寒门子弟,也士族子弟,还有些特殊人才行脚医生,木匠,道士,等等,其中寒门中陈诚,徐兵,刘汇,世家子弟曹朴,李乐,李轶,王沐,等,在袁军中任职幕僚,袁军在豫章郡成立了一家步行者鞋坊,一家凡特鞋坊,成立后,立刻把军中所有将士的鞋子交给两家鞋坊。招集一些女子前来做业,一家凯杉木坊,同时成了军医部门,这些赤脚医生改进刀伤,包扎伤口,道士张观,原本是中原因战乱面来到南方的道士,袁军在樟树的时候,投效袁军,起初袁军以张观会制作火药,聊了之后才知道想多了,同张观了解了一个道教情况,此时佛教已经随着五胡开始兴盛,袁军想想还是留着为以后规范道佛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