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高氏(2 / 2)

少顷,下人将烧仙草端来后退下,刘总管便开始说起了正事。

“王爷,今日收到外边最新的消息。郡夫人娘家高氏,已取得圣上同意,不日便将派人进京。”刘总管看着一勺一勺吃着烧仙草的赵朔,继续说道:“自国舅高士林被遣回蒙城后,高家已是近三年未曾有人返回京中了,此次圣上松口同意高家返京,说不定是冲着王爷来的。”

‘蒙城高氏,开国大将高琼一脉,名将高继勋之后,宣仁圣烈皇后的娘家高氏?自己的娘亲居然是来自高氏?’赵朔有些惊讶,他一直以为自己这一世的生母只是普通贵族人家,谁知道竟然是出自将门之家。

“此事乃是老奴不对,因王爷神智方清,旧病新愈。老奴不想影响王爷身体,便打算等过段时日再说的。但见高家一直没有反应,而圣上也未再提起高家,老奴抱有侥幸之心,以为高氏不会再返京,便没与王爷提起。”刘总管面上带着愧疚之色。

说到这给赵朔整糊涂了,高氏进京跟自己又有什么干系,怎么刘总管一副紧张愧疚的样子,两口把烧仙草灌入肚中,开口询问。

“这娘亲的娘家进京,不应该是好事吗?若是想要前来祭拜,那便准备好迎接便是,为何刘总管如此紧张?”

...

“王爷有所不知,先帝在时,对高家尚可,也未作其他限制。因此高家虽朝上只国舅高士林一人,但藉着宣仁皇后的地位,在地方却也有着多人为官。再加上高氏的将门地位,因此高家也是与多方势力皆有姻亲关系。如北方将门曹家、西北将门种家,其中...也包括老王爷在内。

但到得新帝即位,太后摄政。为避嫌,太后便让大部分高家子弟皆辞官致仕,仅留国舅高士林与其子高公纪二人为官。后公纪持宣仁太后丧事未果而先逝,国舅告老还乡,便又让公纪之弟公绘接了公纪防御使之职,只不过是从永州调到了亳州。

到得当今陛下亲政,念及国舅幼时待其之情,又将国舅追封为普安郡王。但对高家子弟却并不起复。

据此老奴本以为高家短期内应不会再返京了,便没有对王爷提起。但近日收到消息,却是陛下已同意高家遣人入京了。”

看着赵朔仍是一副不解的神情,刘总管抿了一口冰镇牛乳,润了润喉继续解释道。

“高家子弟哪怕是离京,亦需有人为高氏利益说话。所以急需扶持一位权贵,作为高氏在京中的代言人。而曾与高家有姻亲之人,便成了最好的选择。而老王爷,便是众多人选中最好的一位。

王爷乃嗣王之后,又与先帝私交深厚,且郡夫人又是高公纪之妹。一来二去,王爷便答应了帮高家主持京中人脉势力。只是......

因此,陛下此次同意高家进京,不知是否有将王爷权柄归于高氏,用以收买人心之意。毕竟,圣上既有意用兵西北,那么也必然会防备其余几方势力。而高家闲置多年,正好可以派往北面与其姻亲曹家一同面对北辽。”

听到这里赵朔终于反应过来了,原来自己父亲乃是高氏在京中的利益代言人,京中高氏的势力皆是以父亲赵烈为首的。甚至有可能宋哲宗赵煦想对西夏用兵的想法高家也早就知道了,才将岳阳郡王赵烈扶上了后勤调配总责之位。

当然这个位置类似于皇族在军队的监军,一般有皇室宗亲或皇上信任的大宦官才能担任,因此赵烈才能当上。而赵烈也并非真正管理之人,但若是军队出征,赵烈却将是明面上身份最高之人,且总领监管军需用取。

而这些事情,刘总管作为王府心腹自然是知道的。但赵聪因年纪尚小,还未及冠,因此老王爷赵烈是打算过几年再教导他的,谁知突然遇刺后,一句话都没留下。而赵聪之后也很快决定前往西北,刘总管也找不到机会向他详细说明。

“而此时高家以祭拜之名返京,若只是路过京中,祭拜后便调往北方,尚且无事。但若是高家得了陛下同意,得以留下高家子弟在京中任事,那么便有极大可能会联系往日关系,进而波及到王府。

虽说以岳阳王府之名,在生意产业上不会受太大影响。但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是极具下降的。”刘总管忧心忡忡。

刘总管一开始说的时候赵朔还有些懵,但在逐渐理解了刘总管的意思后,赵朔却反而淡定了下来。无他,因为王府的政治影响力对他来说其实可有可无,毕竟他对权力也没有太大兴趣。而且听刘总管的意思,无论能不能保住在朝中的影响力,都不会对王府的产业有太大影响。毕竟岳阳王府的基本盘是在各地的产业,与高氏的京中势力本就没太大干系。甚至老王爷做了高氏的代言人,还是高氏占了便宜。

但是想是这么想,明面上却不能这么说的。若是有可能保住,自然是要尝试一下的,因此赵朔虽心中无所谓,但还是开口向刘总管询问。

“那不知有何办法可以保住这些关系吗?”

“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