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机甲(2 / 2)

“前者能使机甲更好的适应全地型作战,后者则能有效减轻高能量武器发射时给驾驶者身体带来的巨大冲击。

驾驶员身上的装甲也根据人体比例进行了调整,材质是主战坦克所采用的均质钢板,要害部位同样加装了模块式反应装甲。关节处由凯夫拉布料进行连接。

武器系统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大家可以看到,肩部的那两具榴弹发射器已调整为四具,且所在位置也被挪到了背部。其原有位置已被两门更加细长的炮管所取代。”

“这是两门经过阉割的小型电磁炮,发射重约10克的金属炮弹。能以10兆焦耳的能量将其以4000米/秒的速度发射,在两公里外能轻而易举的击穿现役所有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费力克斯以略带骄傲的口吻向众人作了介绍。

“请注意,这不是实验室数据,而是经过战场实战检验的。其检验对象是前苏联生产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T-84型主战坦克。这型坦克虽然作战能力稍逊于西方各式主战坦克,但就防护能力而言,是站在同一层面上的。

而且,这不是静止不动的打靶,而是战场环境下的实战。”费力克斯在“实战”二字上加重了口气。”

“4号之所以能维持如此强大战力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费力克斯将第四具机甲的背面展现了出来,原来半人高的电池组已经更换成了一个手提箱大小的电池。

“我们的能源研究所于三个月前成功攻克了聚变电池小型化的难题。这是他们的第一代产品。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困扰,但用于实战,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

“到底还有些什么问题,费力克斯你要说清楚,如果是有严重的缺陷,即便在这里放你过关,到了拨款委员会那里,也不会被通过的,他们自有一套严格的审核程序,不要幻想能蒙混过关。”

“肯定不是严重的缺陷,这一点我可以保证。”费力克斯发誓道。

“小型聚变电池的能量输出始终不能恒定。

虽然总体性能是稳定、安全的,经过试验,也完全满足常规作战的需求,如果不长时间进行大功率的频繁机动,对它的持续作战能力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但对于需要瞬间输出巨量动能的武器来说,这个缺陷可能会被放大,这或许会大大影响驾驶员对作战时机的把握……

而且受限于电池的体积,它的散热性能可能不是十分的出色,持续大当量能量输出的情况下,电池的温度会急遽提升……这或许会极大的提高核物质的活跃度,进而影响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说说具体的数据。”

“连续两发电磁炮后,必须有半个小时以上的冷却时间。”

马蒂尔德轻轻点了点头,如果费力克斯所言属实,那么这的确不是什么不可修复的缺陷。虽然对战场态势有一定的影响,但完全可以用数量拉平。左右打量了一下另两名红衣主教,见他们也没有异议。

“打一份详细的预算报告上来,这个项目被批准了!”

“感谢副院长阁下的大力支持!”因为项目的批准,费力克斯略显兴奋,趁机提出了后续的要求:“副院长阁下,这个项目还有两个后续的分支,请容我再占用您一点时间。”

费力克斯操作了一下投影仪,众人面前又出现了另一具机甲。与第四具机甲相比,这具机甲除了略微苗条了一些,整体变化并不大。

唯一有所区别的是先前其身上所有搭载的武器统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把闪烁着幽蓝色光泽的长剑被机甲紧紧的握在手中。

“这是研制中的第五代机甲,采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的人机一体技术。

与第四代机甲的应用方向不同,它是一具近战型的机甲,主要是用于特种作战。目前已经制造了两架原形进行测试。

根据已经采集的数据来看,不论是应变力还是灵活性,它都远远超出第四代机甲。”

接下来,费力克斯对这具还处于研制中的第五代机甲做起了详细的描述。

“前四代机甲的研制目的主要是用于正面战场,因此其机载电脑只是起一个协调的作用,是根据驾驶者肢体的运动来被动的调节各关节处马达输出动力的大小,并起到一个平衡机体的作用,属于典型的‘跟随系统’。

它的优点是解放了士兵的双手,使其能进行复杂的操作而不必分心于机甲的操控,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身体动作的分解,再传递到各部机件,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这套系统的特性所决定的。

也是因为正面战场的特殊性,容许指令的传达有一定的延后,因此这几秒的误差就被容忍了。

但第五代机甲不同,它是近战型机甲,不要说一二秒的误差,就是零点几秒的时间,有时也足以决定驾驶者的生死。

但遗憾的是机甲的主体系统已经无法更改,事实也证明它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我们不可能将整套系统推倒重来。

据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从驾驶者着手。

即索性在机甲操作者身上直接植入芯片,将其脑神经的指令以数据化的形式直接传递给由芯片控制的机载电脑,由脑神经来直接驱动机甲,而不是被动的与人体保持同步……”

“不错的设想,那么,这就是你们的最新成果了!”马蒂尔德指着第五具机甲微笑着说道。

“是的,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的问题是:大脑瞬间产生的数据过于庞杂,以当前芯片的技术无法对其中的有效指令进行过滤,也就没有办法做出针对性的解读。

出现的问题就是电脑偶尔会做出与肢体相反的指令,从而令机甲无所适从……”

“第二个分支是关于机甲所持武器的。”不等三人做出答复,费力克斯马上抛出了第二个议题。

“理想状态下的机甲近战武器应该是类似高周波刃之类的高能切割武器。有关蓄能的问题在实验室中已经初步得到解决,但受材料所限,作为介质的剑身载体,始终无法承受正负电子剧烈撞击所产生的高温。

一旦震荡开始,维持不了多久,介质就会被融毁。

目前只能用相对低能耗的激光武器代替。但激光的威力想必三位大人也有所了解,它无法对装甲目标产生瞬间的切割作用……”

费力克斯一口气介绍完所有的情况,然后静待马蒂尔德等三人的决定。

“有关芯片的研发进程,我会责成拨款委员会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但材料的问题我不赞成搞闭门造车式的自行研发,这会耗时过长。

我建议你走合作的路线,当然,我也会替你联系几家著名的材料研究室,我们可以联合开发。实在不行,也可以直接向它们购买成品,这毕竟不是核心技术。”

对于费力克斯的两个补充议案,马蒂尔德一个也没有驳回,直接全盘同意。这当然不是他对费力克斯突然好感大增。而是他敏锐的察觉到了机甲蕴含的巨大价值。

作为教廷实际权力的执掌者之一,马蒂尔德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一种全新的武器,一旦机甲批量生产,并运用于战场,整个战争的方式或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

就像当初那场“沙漠风暴”一样。

那种降维式的打击令各国所有的作战教程都因此而重新编写,作战理念也几乎推倒重来。随之而来的是各国军事力量的大洗牌。特别对那些传统的陆军强国而言,带来的变革几乎是灾难性的。

而现在,一款全新的武器或将再次引领这种变革。

教廷作为这种新式武器的发明者、拥有者,只要证明这款武器的有效性,那世俗影响力的扩大是必然的。而随之而来的利益分配、交换,未必不能使教廷重新成为一个超一流的势力,从而完成教廷的复兴,直至再次站上世界的顶端。

而作为教廷的高层,利益的既得者,他马蒂尔德或也将因此面迈上他人生的顶峰。

抑制了一下自己略显激动的心情,马蒂尔德面带微笑的说道:“好了,费力克斯,说说你的下一个议案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