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2 / 2)

  九歌昨日回去之后便细细想过,书院一事自然是利于当地百姓的,但此时提出,怕不是个好时机。毕竟大半的澶州百姓今年冬天还是靠官府的救济度日,来年春天还要仰仗官府借的种子粮来播种,肚子尚且填不饱,哪还能谈得上读书和学问?

  照例是王朴先开了口:“不知王爷想办的,是哪种书院?”

  “兹事体大,很难一蹴而就,我想着先在各县开设启蒙书院,一步一步来。”

  柴桑一张口,王朴便知道他心中定然已经有了想法,便鼓励道:“王爷请继续说下去。”

  “其实我有两个考虑,一是让适龄的孩童得以进入书院,认字明理,二是官府出资,可以让一些读书人有个营生。”

  “王爷说的,句句在理。”王朴十分认同:“方今天下未定,礼义崩坏,认字明理,实属必要。读书士子大多体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做工种地都是勉强,做教书先生正适合。”

  “可是当下世道,真的能招到学子吗?”林沐开口问道:“你说让他们认字明理,可是对那些吃不饱饭的人来说,认字明理远没有填饱肚子重要。”

  林沐所说,与九歌心中所想正是契合。

  “话是如此。”这样的顾虑,柴桑不是没有过。

  “可是,什么时候时机才能成熟呢?三年?五年?十年?”

  面对柴桑的反问,林沐答不上来,九歌也答不上来。

  “永远不会有所谓合适的时机。”柴桑又继续说:“迟一年,便耽误一年。只要开始办,哪怕只有一个学子,也会有所裨益。”

  柴桑所说,众人倒是认同,可从实际上说,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钱。

  “既然要办,自然是希望学子多多益善。”王朴说道。

  “那怎样,才能打破百姓的顾虑,让百姓愿意将孩子送来呢?”林沐又开口问道。

  “给钱,给粮。”九歌面无表情地说。

  “哪有那么多钱粮?”林沐反问道。连明年开春的种子粮,官府都得出面跟富户借,然后再转借给百姓,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粮给这些学子。

  “眼下的口粮,官府也是要发的,不如把孩童的那部分挪到学院,每日由学院统一发放。除此之外,再给予少量铜钱,这样家长便会想,几岁的孩子在家能做什么,不如让他们去书院,还能领一些钱粮。”

  对于九歌的提议,柴桑十分赞赏:“所需铜钱,可以先从我私库出,待日后各县宽裕了,再由各县出。”

  王朴忙摆手:“钱的事可以再想办法,王爷已经为澶州殚精竭虑,哪能让王爷再破费。”

  “就这么定了。”柴桑一锤定音。

  “彰允,九歌,这件事交由你们去办。”

  “是。”南昭容和九歌齐声应道。

  片刻,柴桑又叮嘱道:“行远自迩,不要急躁。”

  “好。”

  依据柴桑的意思,九歌先在各县张贴了求贤榜,榜中求有才学有学问的人,不限功名,十日内,有意愿的士子可到所在县报名,再由县里统一呈报州府,州府商议后确定名额,择优录用。<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天作之合 情有独钟&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