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褚遂良领尚书之首 李素节举东宫之位89(1 / 2)

漫漫长夜,无心睡眠,长安城渡过了一个漫长的失眠之夜。

很多人在恍惚间听着街上的打更声,也许历史的沧海桑田只有这一声一声的打更声千年不曾改变,就像这争权夺利的阴谋诡计,千年后依旧在重演,但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前赴后继。

这一次所有人又摩拳擦掌的加入到了大唐新皇帝的东宫之争。

从前朝开始东宫之争历来多腥风血雨,太子之位也像是一个魔咒,从来没有放过任何一位太子。

隋文帝二子相争,彼时晋王杨广设计阴谋陷害太子杨勇,最终太子杨勇坐罪被废为庶人,后杨广登基帝位是为隋炀帝,杨勇最终被杨广赐死。

唐高祖李渊二子相争,彼时秦王李世民征战天下功盖大唐,是为天策上将,百姓歌功颂德念其名而不知久居深宫的太子李建成,最终李承乾和李世民各自为求自保成为了水火不容之势,也就有了青史上浓墨重彩的玄武门之变,结果太子李建成事败身死,秦王上位太子。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太宗李世民的太子也没有逃脱这样的命运,甚至更加严重,看似二子相争,实则四子相争,明处是魏王李泰觊觎太子之位,实则还有齐王李佑在内挑拨离间,吴王李恪在旁虎视眈眈,太子李承乾最是悲催,论才智不比李泰,论气度不比李恪,还是一个瘸子,一直被自以为是的李佑利用,这就是德不配位,最终谋逆失败,李佑身死,李泰被贬,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争储四兄弟只有自知之明,幡然悔悟的李恪得以全身而退。

这么看来,诸多太子无一幸免,太子的位置就像一个黑洞,总是需要有人用鲜血来祭祀。

现在命运的罗盘又来到李治的立储之事上。

六月的天总是亮的要早一些,所以哪怕很多人晚上失眠,在四更多天色有光亮的时候也开始起床,有资格上朝议事的大臣们也需要早早做准备,为即将到来的东宫人选建言献策做腹稿,虽然想说的话已经预演了很多遍,甚至战况激烈的话也许都没有开口的机会,但有话不说和无话可说地位是不一样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机会主义者,多做准备就是有备无患。

时间到了五更五点,承天门上的敲响了准备上朝的鼓点,监察御史也开始领着百官入朝,夹阶,监门校尉二人执门籍,开始唱籍,也就是点名签到,到者曰“在”。

点名结束之后百官再依次入宣政门,宣政殿,百官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分开各自立于殿阁左右,然后皇帝李治上殿坐在御座上,百官礼毕,内侍监正式宣布朝会开始。

“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

这时众朝臣在朝会上哪怕脸色略显萎靡但精神亢奋,脸色不好是因为失眠,精神亢奋是因为朝堂就是战场,失眠导致的充满血丝的通红眼睛,反而更像是为即将到来的唇枪舌战杀红了眼。

可是真的到了开口的时候就有人开始犹豫,毕竟今天要说的不说一件小事,而是需要举荐东宫太子的人选,这就是在跟现在的监国长孙无忌为敌,所以没人想做这个出头鸟,私下密谋是一种感觉,但在朝堂上真的面对长孙无忌的时候又是一种感觉,一时间朝堂上竟然有了短暂的安静,只剩下了粗重的呼吸声。

长孙无忌看着这样的情形,哪怕万年不变的古板脸色,看着这个样子嘴角也略微的抽动了一下,似有不屑。

说起来长孙无忌自从监国之后就再也没有笑过了,每天都是板着一张阴沉的脸,这也就让其他人有些惧怕。

接着有联系的几位大臣也开始互相使眼色,其中有太常卿萧瑀和房遗爱等人,毕竟今天推出太子人选这件事是他们在一年前要求的,这是他们主动出击的机会,他们不提那长孙无忌更加不会提了,这件事也许就过去了,而且这么长时间的准备也容不得他们退缩,就想来一个不约而同的站出来。

就在他们准备迈腿站出来的时候,长孙无忌一直在盯着他们,看到他们的动作,长孙无忌倒是先发出了声音。

长孙无忌只是咳嗽了一声,就打断了他们的举动,接着朝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长孙无忌的身上。

长孙无忌倒也没让大家失望太久,虽然又是多咳嗽了几声,但还是用自己不容置疑的声音说道:“皇上,老臣有话要说。”

坐在上首的李治道:“左相,你有什么要说的?”

长孙无忌道:“皇上,三年前河东等地发生地动之灾,房屋倒塌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由此皇上特别委派褚遂良大人作为特使到当地体察民情、抚恤百姓,并且免除了百姓的三年劳役税负,现今经过褚遂良大人三年呕心沥血的治理,地动之灾波及到的几地都也已经得到休养生息,从百业凋零到百业复兴,百姓安居乐业,河南河东等地为我大唐天下粮仓,是我大唐之本,褚遂良大人功不可没,先帝有言,为臣者有功必赏,所以臣以为应当对褚遂良大人予以嘉奖。”

长孙无忌说完话朝堂上的目光都从他身上转移到了站在下手的褚遂良处,褚遂良面无表情,看来已经知晓此事。

李治之前因为此事已经得到长孙无忌的知会,现在只是把这件事拿到朝堂上就是要正式宣布这件事,并且试探朝堂上众臣的态度,毕竟从太宗皇帝开始,大唐皇帝就有善于纳谏的家传,所以这件事李治也就拿到朝堂来商量。

其他人也没想到长孙无忌自己都已经被兵临城下居然还有心情关心别人,但现在还不知道长孙无忌的打算,对于长孙无忌建议嘉奖褚遂良也就没有人开口,没必要再节外生枝。

李治循声问道:“左相可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跟众臣商讨一下。”

长孙无忌道:“臣认为褚遂良大人与臣同受先帝遗诏辅政皇上,这都是因为褚遂良大人有才学,先帝曾经评价褚遂良大人道:遂良博识,深可重也,现在河东等地已然得到恢复,褚遂良大人继续留在那里是大材小用,因此臣建议皇上应该召回褚遂良大人。”

众人听到这里才知道长孙无忌是想把褚遂良征调回朝廷,有人有心站出来反对这件事,毕竟褚遂良回来朝堂上的位置就会少一个,可是却没有什么合适的借口,长孙无忌说得对,三年前褚遂良作为皇帝特使去河东等地治理地震灾情,当时灾区就是一滩烂摊子,既要拯救灾情中受灾的百姓,完了还要负责灾后重建。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是出力不讨好,且不说如果因为灾情发生民变那就会因此被治罪,就算是没有发生民变治理不够得体,发生民怨也会被御使上书申斥,所以一般人都不会想要接手这件棘手的事,也就是褚遂良有这个胆识,并且把灾情治理的井井有条,哪怕是要求最苛刻的言官也对褚遂良的功劳无可挑剔,现在其他人也就更没有反对这件事的理由。

李治稍等片刻看到没人反对这件事,也就笑着点头道:“看来诸位大人对此没有不同看法,那就按照左相的想法把褚爱卿召回朝堂任职吧,不过既然要召回,那左相对于褚爱卿的官职可有什么想法?”

长孙无忌早就有了准备,也就没有犹豫道:“臣以为褚遂良大人可胜任吏部尚书一职。”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朝堂一下子就从安静变成了喧闹,与近的朝臣甚至都开始窃窃私语,毕竟吏部尚书这个官职可不是小事,长孙无忌就敢把这个位置留给褚遂良?

吏部尚书,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之一,掌管着众官员的资料以及人事任免权,影响着很多朝臣的仕途,其重要性位列六部尚书之首,是一等一的实权位置。

现在这个位置就会是外派三年的褚遂良的?这功劳的回报可真是丰厚啊,三年外派换一个吏部尚书,值当啊!这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去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之前是归属于长孙无忌的,这也是众多朝臣认为长孙无忌权倾朝野的原因,长孙无忌利用自己吏部尚书的权力安排了太多的自己人,所以大家才会对此表示不满,也就有了今天的“逼宫”之举,虽然逼得是东宫,但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表达对“监国大人”把持朝政的不满。

所以现在长孙无忌自己把吏部尚书的位置腾出来,这是看清楚了形势开始示弱?还是明哲保身,以退为进?所以才自愿把吏部尚书的位置让给褚遂良?

可是这么一来大家又开始左右为难,这件事可谓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无妨,可是换个想法长孙无忌让出了吏部尚书的位置这是不是代表着他的权力被削弱了?虽然是长孙无忌自己提出来的,可结果就是大家希望的结果,没想到东宫之争还没有结果长孙无忌的权力就被打击了?这是好事啊!那是不是应该赞同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