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太子承乾宿命造反 君臣父子临别释怀49(1 / 2)

李世民受了逆子李佑的刺激想要彻查谋反之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在李佑家搜查出的书信,皇帝这时候才知道李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道:“齐王李佑的叛党中我们抓住了一个人,名叫纥干承基,是太子东宫的一名侍卫,平时负责传递太子和齐王之间的通信,在被抓获之后为了免死于狱中上书此事,为此我们又去搜查了李佑的府邸,发现了这些密信。”

李世民慢慢的看着这些书信颤抖着手看过去,原来如此,好精妙的策略啊,这时李世民才知道了暗杀计划完全是太子和李佑自污以嫁祸魏王的阴谋,他完全不敢想象太子会参与其中,再细看日期,应该就是自己斩杀娈童称心之后的事,所以自己的儿子因为一个下贱的奴仆就想叛变自己的父皇?这就是自己的太子?皇帝不曾有过换太子的心,但这时候却没想到太子这样伤自己的心。

只是长孙无忌并没有停手,在皇帝看完太子和李佑之间的书信后又拿出一些书信,长孙无忌道:“这是一起发现的书信,只不过是齐王和魏王之间来往的书信,根据信里的记录,李佑和魏王也是早有往来,其中太子在蝗灾中临阵脱逃的事应该有魏王的阴谋参与,还有那个叫称心的娈童也是魏王在李佑的通风报信中给太子准备的。”李世民听后赶紧打开书信查看。

这时候李世民是完全震惊了,所以太子的很多所做所为其中也有李泰的引诱和阴谋?好啊,自己的这两个好儿子,一个陷害一个,一个不放过一个,可是李佑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看似是太子的狗腿子,私下却又跟魏王李泰有联系,在中间挑唆二人相争,最终留下书信证据渔翁得利?这么看来是所有人都被李佑玩弄在股掌之间啊,联合李泰陷害太子,然后联合太子嫁祸李泰,顺便还想杀了李治,这是想把自己和长孙的三个孩子一网打尽啊!还真是尽得阴氏的真传啊。

接着长孙无忌又拿出一些书信道:“这是阴德妃向李佑通风报信的信件,所以李佑在封地也会知道长安的风吹草动。”

李世民这时候心如死灰,就连看书信的力气都没有了,声音低沉的问道还有什么?

长孙无忌道:“根据纥干承基的招认,太子其实一直在私下准备谋反之事,太子曾对手下言,东宫的西墙,离皇上的殿阁只有二十步,即使想做大事,也会比李佑方便的多,但此言现在并未被证实,我并没有对太子进行调查。”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的意思,事情是到此为止还是继续查下去是个问题,如果到此为止那李佑就是替罪羊,如果继续查下去皇上就需要面对太子的问题,所以他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皇帝自己。

李世民道:“查,朕倒想看看这些事到底是真是假。”说实话李世民这时候还抱有一丝幻想,有没有可能这都是李佑的一家之言?还是一个阴谋?他不相信灌注了自己无数心血的太子会想杀了自己,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不配为人子了。

长孙无忌心中微微叹气,他知道李世民的不甘心,他也不甘心啊,他是太子和魏王的舅舅,他也完全不敢想象这两个人会变成这个样子,但从现在的证据来看这些事或许就是事实了,皇帝是不看到结局不死心,因为这样的打击太大了,让人没有勇气接受,现在只求太子没有作乱,这恐怕是皇帝心里唯一的光了。

这可惜这天意偏偏不随人愿,太子在知道李佑被捕之后也知道自己的秘密恐怕也会被自己的父皇知晓,这样的情形还真是应了太子之前对自己的鼓励,置之死地而后生,殊死一搏,所以太子开始联络一些对皇帝有异心的人以及想要干大事的人:李世民的弟弟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皇帝的女婿,房谋杜断杜如晦的儿子)、再就是陈国公大将军侯君集,这才是太子的底气,太子和侯君集的牵线人是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太子做好了起事的准备,但没想到会被纥干承基告发,长孙无忌的动作也更快,马上就把太子的准备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杆同党悉数被捕,太子也被幽禁在自己的东宫等待事后发落。

长孙无忌回复皇帝“太子造反的局势已经成形。”这也让李世民熄灭了心中最后的光,皇帝最后的希望没了,也就证明了皇帝的育子经彻底失败了,这么多年的付出算是白搭了,自己为了太子恢复隐太子身份的脸也是白打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皇帝拿着自己的天子剑把紫宸殿砍了个稀巴烂,皇帝这时候真的有些后悔立李承乾为太子了,或许如果是立李泰为太子,那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自己的儿子们也就不会自相残杀了,历史就不会重演了。

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祸乱时隔不到二十年再次发生,要知道这件事作为李世民多年的噩梦,他为了自己的儿子不在重蹈自己的覆辙,和长孙可谓是悉心照料这些孩子,这也是长孙临死之前的遗愿,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自相残杀,可是现在呢?或许李承乾为太子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错,自己有现在教育太子的失败也是立嫡立长的那些人的责任,想到这里李世民想到了咬着牙道:“规矩!规矩!这就是魏征说的规矩吗?这就是他一心拥护的太子吗?作为太子的老师就是把朕的儿子教育成这个样子吗?”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已经接近癫狂,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千古一帝也失去了自己的冷静思考,把太子造反的责任迁怒在已经死去的魏征身上,因为魏征即使到死也在跟皇帝说立嫡立长是规矩,现在事实证明魏征错了,皇帝当年立太子或许应该立贤,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规矩”立长,如果立贤的话,那就是李泰为太子,这样自己会不会就不用面对儿子自相残杀的事了?其实这只是皇帝盛怒之下的自然而然的想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因为他害怕在自己儿子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玄武门之事的影子,所以就会迁怒于魏征的“规矩”。

接着皇帝又迁怒于跟着太子一起造反的侯君集,侯君集被带到了一片狼藉的紫宸殿,他以往做皇帝心腹的时候来过无数次这里,只是现在是作为阶下囚来到这里,或许这也会是最后一次吧,侯君集心里有了淡淡的悔意。

李世民看着虽为罪臣,但自己熟悉的面孔道:“侯君集,如果朕没有记错,你年少就入我秦王府为幕府,跟着我常年征战,即使是朕的玄武门之事中也有你,就是因为朕信任与你,之后多年你又为朕平吐谷浑,兵出高昌,对抗吐蕃,朕也以国士待之,就算是后来张亮暗报你有反意朕也不曾责怪于你,结果现在你这样回报于我,侯君集,你就是这样对待朕的信任吗?”

这时候侯君集听了皇帝的肺腑之言开始痛哭流涕道:“是臣愧对于皇上啊,罪臣因为贪婪金银财物而对皇上心有不满,现在想来皇上待我以国士,罪臣却自甘堕落以仇寇报之,这是罪臣鬼迷心窍啊。”

李世民道:“你可有过后悔之意?”

侯君集道:“罪臣自从和太子殿下谋划开始就夜夜难安,噩梦不断,曾经数次想面圣请罪于皇上,此时罪臣已经悔不当初,可是这时候已经上了造反的逆船没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还是走错了路,罪臣罪该万死而无怨言。”

李世民道:“朕从来都不想做杀害开国忠臣的事,但你的罪责即使朕不追究,也过不去群臣那一关,可谓是天理难容,你还有什么话想说?”

侯君集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这时候已经铸成大错悔之晚矣,现在看皇帝还问自己的遗愿,知道皇帝最自己还是钟爱的,嚎啕大哭道:“臣别无他求,只求皇上赦免我的妻儿,一来为罪臣埋了这副贱躯,二来也好将来继续为皇上尽忠。”

李世民答应了这件事,就这样侯君集成了李世民诛杀的唯一一位功臣,甚至在事后有人建议将侯君集的画像踢出凌烟阁也被李世民以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侯君集现在犯错而否定了过去的功勋给拒绝了,从这一点看,这就是李世民作为一位君主的开明之处。

面对完侯君集就要面对皇帝最不想面对的人了,造反的主谋,自己的儿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这时候已经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太子,过往父子间发生了太多的分歧,最终让太子决定用武力来造反自己的父皇,这是李世民当年都没有做到的事,所以作为皇帝,作为父亲,李世民这时候都茫然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