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外患内忧尘埃落定 才女徐慧晋封婕妤35(1 / 2)

皇宫紫宸殿皇帝已经收到了太子关于这次蝗灾治理的通报,这次真的是太子的书信,不是晋王李治的,只是太子的书信让在场的三个人有点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皇帝,魏征,长孙无忌,一个比一个糊涂,这怎么好好的事情就结束了?之前皇帝都已经决定接受放弃太子的一些局部失败,现在怎么太子就好端端的凯旋了?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发生,世家放弃计划了?没人能够解答他们心里的疑惑,好歹太子一行人已经到了皇宫,刚下马就被皇帝的口谕拉到了紫宸殿询问事情的详细情况。

太子,李治,如意三人来到了皇帝面前,太子和李治是当事人,如意有资格进来是因为她担负着起居馆记注官的责任,所以也被叫了进来。

皇帝先是询问太子这件事的经过,太子表示,自己一路巡视灾情,然后根据情况决定坐镇并州居中负责灾情调度,后来李治几次根据自己的安排和支援的粮食妥善的处理了赈灾中的问题,自己一直在治理蝗灾中兢兢业业,王氏家主也是听到自己在赈灾的时候马上就慕名送了很多粮食来表示对太子的支持,当然了,齐王;李佑一直在并州为自己筹谋划策,晋王和女官如意在治理中做了一些事的,还是有一些功劳的。

在场的所有人听到太子的说法直接就惊呆了,太子为了洗脱责任,几次把李治的书信原封不动的送到皇帝手里,居然还会说自己有安排?并且李治的信里明明说过王氏有煽动民变的嫌疑,结果太子居然说是王氏慕名而来,还送粮食?皇帝差点没怀疑自己是不是判断错误了,或许世家真的没想借题发挥?是自己自作多情了?那李治的书信是什么意思?不过太子好歹还记着李治和如意,还有李佑,知道雨露均沾,没有自己独占功劳。

皇帝听完太子的话没有什么表示什么态度,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李佑一直在并州为你出谋划策吗?”

太子也不知父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是应该先奖赏自己吗?这么大的功劳,但还是回复道:“是啊,齐王为儿臣提了很多建议,儿臣多有裨益。”

皇帝点头道:“好了,朕知道了,你也先下去休息吧。”

“是,父皇。”太子赶紧应道,只是准备走之前想到了一件事,太子看了如意一眼对皇上道:“父皇,儿臣有个请求。”

皇帝面无表情道:“讲。”

太子道:“内宫女官武内官在蝗灾中遇事果决,颇得儿臣欣赏,不知父皇是否可以把武内官赏赐给儿臣。”太子这是在提醒如意不要乱说话,自己会完成自己的承诺。

皇帝看了如意一眼,沉默一阵道:“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太子闻言就行礼离开了,走之前还偷偷示意了如意一眼。

然后是晋王李治对于事件的讲述,李治主要讲了自己等人先是发现灾民的异常增加,然后就是自己的几次求粮,再就是去王氏求粮的时候偶然发现王氏就是灾民聚集的幕后之人,有煽动民变的嫌疑,李治就赶紧加急上报了太子和皇上,这都是皇上已经知道的事,跟李治在信上描述的差不多,现在看来是后面的事发生了一些出乎自己预料的意外。李治接着讲到自己等人因为情况危机,粮食不够,不得已想出了冒充太子四处求粮的事,以及自己冒充太子祭祀祈天拉拢民心的事,以及吃蝗虫的事,以及后来如意再次去王氏求粮的事,直至到最后王家主突然亲自送粮的事,还有太子从天而降大获全胜的事,从头至尾的说了一遍,皇帝听了李治的话又惊呆了,这跟太子说的差距十万八千里的情节是同一件事吗?只是李治对于诸多事情的应对简直就是完美啊,用选拔的方式管理灾民,这不就是分化灾民的力量吗?还是知道用祭祀来拉拢民心,并且以身作则敢去吃蝗虫,这不就跟自己当年一模一样吗?可以说是无懈可击,所以皇帝惊呆了,这还是自己那个最不起眼的儿子吗?

皇帝不动声色的问道:“这些都是你做的吗?”

李治摸着头道:“是的父皇,是我做的,可是不是我想的,其实很多办法都是武内官想的,当然我也有做事情,比如冒充太子这件事,跟武内官没有关系,是我自己做的。”李治一边往自己身上揽责,一边又想给如意争取功劳。

皇帝的心情虽然有些好转,但事情还没有结束,不管是太子还是李治,他们的叙述并不能完整的勾连起整个事件,那就是世家在里面的戏份,没有这个结论,这件事就不可能算完。

皇帝思考一下向如意问道:“你有什么能告诉朕的吗?”

如意也是开始叙述,她说的大部分都是李治说过的,只是有一些李治也不知道,那就是自己跟王家主的谈话,于是如意说出了自己的经历:世家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皇帝的不满,是很多世家一起的态度,皇帝听了这句话微微点头,这根他判断的一样。其次,世家的计划也是针对太子展开阴谋,然后引动皇帝的防御安排,再引爆其他地方的民变,让皇帝自顾不暇,最终逼迫皇帝屈服,皇帝还是点头,这也是他的判断,只是这一切为什么没有发生呢?如意解释道:“因为我把世家计划已经暴露的事情告诉了王家主,他知道事不可为,所以就停止了行动。”

原来是这样,皇帝又问道:“他们计划失败可是为什么会借粮给你呢?”

如意犹豫一下道:“王家主很豁达,也并不在意这些粮食,所以就借粮给我了。”

皇帝笑一下道:“这还的确是他们的嘴脸,除了自己什么都不会在意,那他为什么又会到了灾民那里呢?不是已经认输了吗?”

如意道:“他得到了太子殿下不在那里的消息,知道了我跟晋王殿下冒充太子的事,以为这是反败为胜的机会,他就想利用太子殿下临阵脱逃的事和冒充太子的事逼迫皇上屈服,所以他想抓,呃,抓贼抓脏,人赃俱获。”这个形容词如意自己用的很尴尬,皇帝和魏征等人听了也是想笑,继续问道:“这的确是个好办法,然后呢?”

如意道:“本来我跟晋王殿下都以为要被揭穿了,这时候太子殿下就来了,也许稍微迟一刻,王家主就会传开这个消息了。”

大家听如意说完才算是彻底了解到了这件事,各种阳差阳错,各种转折,不但克服了世家的阴谋诡计,还是一场完美的大胜,这就超出了皇帝的预期,但是依旧有很多问题,皇帝让李治和如意到殿外稍侯,李治还想询问自己冒充太子的事呢,结果还是被赶了出去,有些话他们已经不适合听了。

在二人出去之后皇帝问道:“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魏征道:“虽然出了些意外,但不得不说,世家的选择还是很好的,在我们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这些意外,胜负就会逆转,但好歹我们赢了。”

长孙无忌道:“经过这一次暗斗,世家可以消停一阵了。”

皇帝道:“是啊,这就是战争,千算万算也许就会输给一个巧合,可是这是巧合吗?我们能赢是因为治儿和如意的坚持,从时间来看,承乾不该是这时候才到的,朕的圣旨到了以后他没有直接出发,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拖延了很久,不然他早就该到了,甚至不至于有最后这危险的一幕。”

魏征知道这是太子在这次的事件中给皇帝留下了太多的不满意的地方,自己本来想借着巡视蝗灾的事让太子挽回一些在皇帝和群臣心中的形象,却没想到这次蝗灾会被世家利用,变相的把太子置于了危险的境地,还好太子没出事,不然自己也会有责任,但是太子是没事,却比有事更不如,正如皇帝所言,他不怕太子的失败,就怕太子没有承担,现在来看,太子一直在躲着事跑,一点担当都没有,自己这个老师做的失职啊,这会儿又听见皇帝在表达对太子的失望,自己开口不合适,因为自己是太子的老师,不开口也不合适,自己是皇帝的谋臣,可是这该怎么说?魏征一直以睿智被人称颂,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搭茬。

另一边的长孙无忌作为太子和李治的舅舅也是不好说话,都是妹妹长孙皇后的亲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说哪个都不合适,所以也是一言不发。

思考良久魏征还是决定开口道:“皇上一心想把乱世打造成治世,这就需要规矩二字,而太子继位就是这天下最大的规矩。”

是啊,太子继位就是最大的规矩,就是名正言顺,就是正统,就是大义,对此皇帝有切身的体会,哪怕自己再优秀,玄武门之事也会一直跟着自己,就算死了也会被史书流传下去,哪怕自己是被逼的,哪怕隐太子再无能,这样的结果不该延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可是太子李承乾的作为真的让皇帝有些许的茫然啊。

长孙无忌见皇帝的情绪不对赶紧问道:“皇上,那这件事该如何收尾呢?”

事情已经落幕,但还是需要收尾的,皇帝看向魏征,魏征道:“既然是暗斗那我们也无法把这件事摆到桌面上,并且从始至终我们没有任何证据,世家作为幕后之人只是我们心知肚明,却不能成为借口,所以事情只能从暗处来,到暗处去,不但要当做无事发生,还要对王氏捐粮的行为提出赞扬嘉奖,事情就算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对太子和晋王的奖赏了,皇上您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