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鸟尽弓藏8(2 / 2)

刚回京,弘景帝便宣召他去宫中议事。在去顺明殿的路上,祝无唤遇到了同去议事的首辅韩笠。

韩笠笑眯眯的和他道贺,“小祝大人真乃国之栋梁,若长此以往,我这首辅恐怕也要退位让贤了。”

……

祝无唤轻咳一声,“新任知府很有才干,目前大批灾民已得到安置,虽然时不时仍有骚乱产生,但皆成不了太大的气候。”

他大概总结了一下梵西雪灾的进度,“陛下已下了罪己诏,大规模灾后重建需要等待开春才能进行。”

秦父继续问道,“你看到灾民时有什么感触吗?”

祝无唤叹口气,“晚辈此去一行,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路有冻死骨’啊。”

他无奈苦笑,“可惜了,纵使我有千万般治国抱负,换来的却只有猜疑和忌惮了。”

祝家并非贵族世家,祖上也从未出过高官,世代都是本本分分的平民百姓。在一次山匪霍乱中,年轻的祝父失去了双亲。为了报仇他投入军中,跟随部队剿灭了山匪。

后来他不断凭借着军功,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士卒小兵做到了名震边疆的龙虎将军。

熹和37年初,西边的焦塞发生叛乱,祝父奉旨出征,仅五个月就彻底平定了叛乱,班师回朝。熹和帝闻之大喜,念他22岁尚未娶亲,于是将自己最喜欢的九公主许配给他。

之后佑宁帝登基,又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可惜佑宁帝仅在位五年,于壮年之时驾崩。在弥留之际,皇帝破格提拔祝父为内阁首辅,并嘱托他要全力辅佐当时仅十岁的幼帝。

幼主当政,太后无权,朝野上下开始动荡,周边的国家也蠢蠢欲动。祝父先是以雷霆的手段震住了朝廷,然后派大军亲压边境,才算是稳住了淮国的局势。

此后他兢兢业业工作,周旋于各个势力中,尽力维持着朝中的平衡。

然而在弘景八年的一次早朝上,他却突然以年老为由主动辞去全部官职,不再问及政事,甘愿深居府邸做一个闲散老头儿。

满朝震惊。

弘景帝自然是驳回他的请求,可他仍不依不饶再次上奏,甚至长跪于殿堂前,大有一副“若陛下不同意,臣便一直跪下去”的架势。

最后弘景帝万般无奈的扶起他,“先生为国事呕心沥血,若朕就这般让先生告老,天下不免会议论朕薄情寡恩。”

弘景帝当即拟了旨意,“朕未亲政前,先生便教朕读书习武,可谓是朕之恩师。而今,朕感念其识大体知进退,着封为太傅。”

……

祝无唤正感慨着,突然身后传来声响,“那就直接推了它,自己做皇帝。”

是秦子邺的声音。

他心里一咯噔,下意识扭头去看。

可秦子邺却抢先一步坐到座位上,还冲他微微挑眉,“干嘛这么看着我,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祝无唤摇摇头,“若你处在淮国,万一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被别人听了去,可是会祸及九族的。”

“可这儿并不是淮国,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秦子邺不知从哪儿变出了一把扇子,轻轻的给祝无唤扇着,但同时也不忘邀功,“怎么样,还是我好吧?”

祝无唤脸上一红,小声呵斥道,“快收起来,在外不好。”

秦子邺不以为然,“这哪里是外了,这是咱家。”

秦父重重的咳嗽一声,警告他道,“祸从口出。”

“你若是说惯了,有一天到了那边总会无意识的脱口而出,即便那皇帝不处置你,难道他就不会借这个理由去对付祝家吗?”

秦子邺微怔,认错道,“我知道了,以后不会了。”

既然不让说出口,那……在心里想想总不违法吧?

他撑着下巴,一边给祝无唤扇风,另一边脑海中已经不断开始脑补祝无唤穿龙袍的模样了。

那一定是气宇轩昂,能文能武。既可以在内统筹朝臣,又可以在外征战四方,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就是有一点不好。

若是祝无唤做了皇帝,那自己岂不就是……皇后?

他幻想着在封后大典上,自己穿着大红凤袍,脸上涂着胭脂,头顶着沉重的凤冠,被人搀着一步步走上玉阶,列下是乌泱泱的来恭贺的臣民。

秦子邺手一顿,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就离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