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马甲出名(1 / 2)

  “听闻先生一席,学生识悟颇多,只是不能理解先生所说的,专学则能深悟之说。”

  “有何疑问尽管说来。”

  “学生认可先生所说的专而常修,譬如治水之才王修,他一生投身治水,花了二十六年将如今的淮南渠道整修,造福至今。此也与之常修有关,但说到深悟,哪怕是王修之才,也不过是在长年累月中积攒如此方法,几度更改得来,如此也算不上是深悟。而观我朝,九门大学士,学识广博,各有所涉。但却能写出治水奇篇《百水》、《安道》等奇作,故学生觉得,专学深悟一说不可,百学而用,才是生用之道。”

  “此言差矣。”就在这时有人站起来出声反驳。

  董曦月虽然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看他模样,多少也猜得出来是谁。

  下学院今年就招了那么几个人,看上去一身孱弱儒雅,举止谦谦有礼,也只有沈侯爷之子沈逸能够对上号。

  “学生想法与之多有不符,先生容言。”

  “学识之事,本就是广言广交,你且说来。”

  “是……学生认为,适才兄台所言有误。王修虽花了二十六年的时间,才真正找到治水之法,但说起来,这又何尝不是他专修深悟的过程。学生认为,能够在那样的情况下,想出造福至今的治水之法,虽粗糙不可比拟而今,但在那个时候,也是异于常人,难以达到的深悟。而九门大学士,确实写出不少的治水奇篇,可九门之人,虽都是文学,但其中也不乏专学者,九门之功,也应是众多专学者聚积而成,不应视为广学。”

  “嗯,果真是各有所想。还有人有其他的看法吗?”

  “……如果没有的话,就请王学监来说说。”

  “呵呵,原来还有老夫的说辞,本以为听包先生一言已是难得,却不想还能有这么多的想法。真是令老夫大开眼界。”

  “如此,老夫却觉得,听言只到这里,有些意犹未尽,还有人愿意多说几句的吗?”

  “……”

  “董小姐,老夫可否听听你的看法?”

  董曦月正觉得可以收摊了,放松警惕,懒洋洋的打了个呵欠。没想到,突然被点到名!董曦月从昏昏然中惊醒,虽然她有很好的适应,但这些弯弯道道的东西,还真是觉得可爱不出来。

  曦月看了看上座某个白胡子的老家伙,对上对方探究的目光,再看了看下面的李先生,心中了然。

  李文昌果然没有违背两人的誓言,没有把她考进学院的详细给说出去。否则也不会有人想要试探。

  既然如此,也不能让他太难看。

  再者,这是送上门来的成就啊!既然想攻略明书,这是难得的出风头机会。不过如果这风头处不好,会死得很难看。

  无视人群中细微的骚动,董曦月站了起来。“学生的荣幸……学生认为,此番讨论的重点,其实从一开始就错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