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 / 2)

一开始,她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紧张,不过是飞机而已,有什么好怕的?学校停课工厂罢工,连出个门都得赶紧回来,动辄就要抱着珠宝箱躲进防空洞,是在怕什么?

后来她知道了,大家怕的不是飞机或者其他的什么,而是战争。

她是被父亲抱着在家里收听国王的演讲的。

坦率而言,即使她已经10岁了,也依然无法理解国王的很多话语,但她记得母亲哭泣的脸和父亲略带湿润的眼。

战争开始了,战争结束了。

新的一天已经来了。

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哥哥死在了战场上,他的母亲哭瞎了眼睛。

重新回到学校,好几个同学不见了,其中包括她曾经最要好的朋友,听说她的家里出了变故,父亲和弟弟都死了,母亲带着她和妹妹搬到乡下老家去了。

还有很多很多人,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他们的死亡讣告纷纷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

那个时候,朱迪丝是茫然的。

原来战争会死那么多人啊……

为什么要有战争呢?

为什么不想办法避免呢?

为什么不能更强大一点,快些把敌人打败呢?

那些人,国家的管理者,都在做什么?

朱迪丝有点怨恨国王。

要不是因为他的演讲,或许那些人不会那么雄心壮志的奔赴战场!

是的,这是迁怒,她知道,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没事就老老实实当你的国王好了!要消极抗战就做得再彻底一点啊!为什么要把那些炮灰丢出去送死!

她想要成为记者,去那些战火弥漫的前线,报道那些士兵和普通百姓们的生活,可是母亲不允许,父亲不允许,所有人都不允许。

她成了英国第一大报社的员工,却是一个顶着记者名头的服务生。

得知这件事要被拍成电影,朱迪丝的内心是拒绝的。

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夸耀的事吗?

因为你的演讲,那么多的年轻人走上了战场,然后失去了生命,他们有的是家里的长子,有的刚刚订婚,还有的或许在上战场的前一秒刚做了父亲,可他们死了!再也回不来了!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夸了电影,可他夸的也是技术,是剪辑,是演员们的演技!

是的,演技。

克里斯托弗·李的演技多好啊,将那么一个懦弱无能的国王演成了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男人,给那个脾气暴躁殴打妻子的烟鬼罩上了爱妻爱女完美丈夫的外衣,真是令人恶心透了!

朱迪丝不想承认,有那么一瞬间,当国王在语言治疗师的指挥下张开嘴的时候,她几乎——真的只是几乎——快要哭出来。

严厉的父亲,要美人不要王位的兄长,赶鸭子上架的国王能做到那样的水平,也许,他也是真的努力过了?至少他一个结巴还能克服心理障碍去发表演讲,反观她自己,连抗争都不敢,只会龟缩在办公室里自怨自艾,又有什么资格去怨恨、鄙视别人?

她曾听别人提起过乔治六世,就像她隔壁桌的同事,那个经常让她去楼下买蛋糕的胖子,就一直宣称国王陛下是他的偶像,他说国王是英国的精神领袖,正是因为他一直驻守在伦敦不肯撤离,才让他们在德军空袭伦敦的时候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朱迪丝的心门曾有过那么一秒的松动,却又很快合上了。

直到看完这部电影,看到了国王的软弱和坚强,脆弱与坚持……

她觉得……

不不不,她什么也没觉得,他在她的心里,依然还是罪人!

谁让他是国王呢!

谁让他在位期间发生了战争呢!

他就应该背着个锅!

朱迪丝悲哀地意识到,她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她的母亲还在一边叹气,双眼红彤彤的,一看就是方才哭过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