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帝王之师(十八)18(1 / 2)

禾清说干就干,很快就和宫外这些人规划了自己的想法。他原本还以为得好生劝一下宁家才行,但是没想到宁子和比他想象的懂得变通。

其实也是因为现在边疆的粮草军械真的见底了,宁子和正因为这事着急。虽然周青云在军事上造诣远远比不上宁子和,但是如果他上位,好歹边疆的战士不会挨饿受冻。

宁子和深知战争主要是拼的两国国力,优秀的将领纵然重要,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也只能先放手。

趁着淑皇贵妃忙着二皇子生辰以及太子废立之事,宁子和主动上书请辞。

皇帝现下还认为边疆稳固,所以对于宁子和请辞的事情,并没有多关心。毕竟宁子和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也在边疆呆了几十年,请辞并不算过分。

如禾清所料,被淑皇贵妃暗中干涉,一直接触不到兵权的周青云动心了。

虽然说西北天寒地冻,但是西北的军队,单从战斗力和经验来看,那都是数一数二的。

周青云也知道这些年他挪走了不少西北的军需,不过这时他却因此窃喜。

试想若是士兵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来了一个发钱发粮的上司,士兵们会是什么想法?

他周青云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整个西北军队的人心。

而且宁家虽然在西北多得人心,但这会可是宁子和自己先主动请辞的,他也不用担心背上什么不好的名声。

于是乎在两方的极力撮合之下,宁子和顺利致仕,周青云则完美接任。周青云一上任,立刻就吐出了这些年周家侵吞西北军需的四分之一。

淑皇贵妃得知这个消息,差点儿气晕了过去。可惜木已成舟,最后也只能将周青云的父母妻儿全都扣在京城,不准他们随军离开。

然而皇帝还是没有察觉到这两堂兄妹之间的弯绕,或者说周青云和淑皇贵妃都有不敢让皇上知道的事情,所以即便是两人关系僵硬,依旧都有意帮着对方瞒着皇上。

这段时间宫里到处都是乱糟糟的,都在忙着给二皇子办生辰宴的事情。宫里近些年鲜少有这样的热闹事情,所以皇帝即使有些心存芥蒂,却还是准了大办这场生辰宴。

现下整个宫里慌张得很,各宫各院也是比较缺人的状况。但是其他宫妃们觉得这只是淑皇贵妃一个人的喜事,所以想尽办法推辞请假。

而且淑皇贵妃仗着自己荣宠万千,并没有在宫中拉拢布置其他宫妃,故而现下没有几个人去帮着淑皇贵妃张罗。

淑皇贵妃一边担忧着自己那位堂兄周青云,一边还要操办生辰宴,一时之间真是忙的脚不沾地,宫里的下人也不怎么够用了。

偏偏后宫里的其他宫妃捂紧了自己的太监宫女,说什么也不派人过去帮忙。

皇帝朝政不行,庶务更是不精,所以一点儿也指望不上。而皇帝身边得力的贺公公,也担心自己对淑皇贵妃太过热情,会让皇帝恼了他,所以也跟着不管事。

趁着这个机会,东宫又一次扮演了“好捏的柿子”。那二十几个下人在东宫还没捂热呢,就被淑皇贵妃手下的太监给想办法借走了。

皇帝听了之后也没制止,或者说他那对太子的怜悯就像是一阵风,既可以猛地刮起来一下,也可以突然歇了下去。

而且这其中也隐隐有禾清的手笔。

毕竟二十多个人,人多眼杂暂且不说。单就是皇帝发现太子不见之后,少不了要追究原因。

他们毕竟是贺正选出来的,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就连累了贺正。得罪了贺正,简直得不偿失,所以禾清只能想办法把这些人先暂时给弄出去。

况且让淑皇贵妃宫中的人把这些下人借走,不仅能够让太子顺利离宫,而且还能彻底搅浑宫里这潭水,让周家和皇帝的矛盾浮现出来。

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所以在淑皇贵妃宫里的太监来调人的时候,禾清没有一点东宫其他人那种“觉得自己被轻视”了的怨气,反而得意地与姜瑜说到:“调走好!都借走才好。”

剩下的三个宫人以及翠嬷嬷都是有些奇怪地看向禾清,但又都碍于身份没开口询问。

姜瑜认真地点了点头,随后看向禾清的眼神里充满了信念感。

虽然这二十几个人因为二皇子的生辰宴被要走,算是明面上宣告东宫的“地位不保”。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避免了这二十几个人因他远走高飞而遭刑罚、乃至杀生之祸。

总归是好的。

所以果然还是老师想的仁义又豁达!姜瑜这么想到。

禾清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他无奈地揉了揉鼻子。最近他总感觉有人在背地里念叨他,但是当初做大反派的时候,天天被人在背地里说坏话,都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