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顺的不行_分节阅读_第220节(1 / 2)

  翟疾还是第一次在秘阁吃饭,这把年纪了竟然也期待起来。

  今天吃的是盖浇面,厨娘在董海川的点拨下刚研究出来。这面条是手拉的,然后是抬了一个餐桌上来,上面放着一盆盆炒好的菜还有各色酱料。

  “要吃自己加到面上,味道绝了。听说厨娘还用牛乳研制出了乳酪酥,老人小孩很是爱吃。一会儿你们回家了,都用食盒打包几份带走。”

  连吃带拿一些美食,翟疾喜欢。

  原先他长年在外做官,跟李昀接触不多,今天刚入阁,他还是以多听为主,最主要还是在摸李昀的脾气。

  现在看来,这个少年皇帝极好相处。

  翟疾埋头呼啦啦吃着面条,一时也很是感叹。

  他蹉跎了半生,差点以为一辈子要在田间做个佃户了。四方书院这个机会再不来,他已经绝望地要烧年轻时候那些爱护至极的书了。

  毕竟书不能当饭吃,他饿啊。

  众人吃饱喝足,又留了会儿,考虑这个冬天他们都在加班,李昀就让他们早点回去休息。

  甚至李昀自己,也难得很早洗刷干净舒舒服服躺在了床上。

  一闭眼,李昀忽而眉头一皱,警觉地看向四周。

  入目雾气弥漫,耳边是一条大河奔涌而过的咆哮之音。

  这是——虚无之地的阴庭!

  好歹也经历过几次了,因此在发现了是这个地方之后,李昀心中的担忧逐渐散去,只是有些迷茫地四周看了看。

  他怎么又来这里了?

  难道是李家的那些老祖宗叫他来?

  可自从李复做了家主后,李昀也知道了一些事,那就是老祖宗们要叫人来也不容易。

  好奇之间,李昀忽而听到一声豪迈的笑声。

第267章 甚憾他不是他赵氏子啊

  “何人?”听到笑声,李昀颇为闲适地四周张望了一番才开口。

  如今的李昀对虚无之地也算熟悉,他隐约明白他现在跟做梦差不多,甚至想要醒来可以随时醒来,压根不存在危险。

  既然如此,李昀自然半点不慌。

  “你爷爷。”

  李昀眉头一皱,心说你怎么骂人。

  来人大概觉察出了李昀的想法,想到此刻他不能近身李昀的尴尬,只能尴尬道:“李复那个臭小子是我儿子,昀儿你自然是我的贤孙。只是昀儿你在阳世登基,如今踏足阴庭之内自有万千气运环绕。你我虽血脉相连,可我终究是已死之人,还得昀儿你允许才能近你身侧。”

  冥冥之中李昀也有感应,彼此之间确实有血脉牵引之感。

  李昀也好奇这个没见过面的爷爷长什么模样,当即点头应允。

  他一点头,李昀就看到几道身影齐刷刷落在他跟前。当头一人身着帝服,既有将军百战的煞气又有帝王威严之气,将他长相跟李氏保存的先祖画像对比,这应该是李氏当初的开国太祖李鸿武。

  李氏这些老皇帝们第一次见登基后的李昀,见他愈发英气勃发,又想起方才他才入阴庭时的景象,那真是越看越欢喜。

  “好好,昀儿你是李祁一脉,往上追溯乃是朕之嫡系。如今见你如此,朕真是高兴。”

  李昀尴尬地笑了笑。

  他观察了下,李鸿武左边站得有些文气的皇帝应该就是李祁,另外一个老者就是他的便宜爷爷李祺。这俩难听点来说应该是沾了他的光,所以被李鸿武带在了身边。

  李昀这表现李鸿武一眼就琢磨出了意思,这是跟李家不太亲近啊,因而相处就多有见外。

  不过李鸿武也不怪李昀。

  早些年李复小时还受到家族中的几多照顾,可李昀自小在凉州长大,长大后又有李晔这幺蛾子的事。他现在还愿意认下李氏,再叫李祺一声爷爷就已经很不错了。

  感情这种事只能慢慢培养,当下李鸿武装作不知,反而继续夸赞道:“每年大祭,我李氏阴庭都会出现生民朝拜颂音,更有兵道异象护卫阴庭。更难得是你登基后,你治下的生民之望愈发浓厚,一方面可见昀儿你的才能,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你登基后依旧体恤民心,实在是难得啊。”

  多少人未得权力之前还兢兢业业,一旦攀登上高位,觉察到再无人可以限制他之后,他就彻底疯了。

  祝阿史跟他麾下就是如此。

  古往今来多少皇帝,也是如此。

  李鸿武一通夸,旁边的李祁、李祺还有诸多李氏皇帝全在那边点头,这阵仗弄得李昀真有点不好意思了。

  “还是我父亲教导得好。”

  “昀儿不用给你父亲说好话,他那点本事我能不知道?”李祺竟然是个直爽性子,直接摇头骂起自己儿子,没给李复留一点颜面。

  他虽然死得早,可小时看老,他早知道李复是个平庸之人,能有中人之姿还是因为他为人相当有毅力,能吃苦肯在读书上下死功夫,至于其他就休要再提。

  李祺说完李复,又上上下下打量李昀,那真是越看越满意。看来李复也不是没有优点,他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大概就是生了李昀这个好孙儿。

  想罢,他忍不住笑道:“太祖所言并不夸大,上次登基你入阴庭有神鹿入怀,玉玺投身的异象,你这次入阴庭可也不差,可见你身上气运之浓厚,这是你应得的。”

  “啊?”李昀好奇地左右张望,“我怎么没看到?”

  李鸿武接话道:“你才踏入阴庭,李氏皇庭就有所感应,其下龙脉更是活跃异常。你周身真龙气运之鼎盛,朕也才见过一两人有这气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