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记一次不太成功的生日会2(1 / 2)

每月馆里都会给当月生日的孩子举办生日会,从写方案、做PPT开始,到制作物资清单、购买物资、订蛋糕、主持活动、拍照并记录存档、准备报销,都由我独自完成。事情细碎又繁琐,以致于生日会前两天我还在核对自己有没有忘买什么东西,前一天凌晨才开始准备第二天上午的主持稿。

所以,这份工作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么轻松,好像馆长只要每天坐在前台负责借还书就行了。事实上,无论是开闭馆、整理书架、打扫卫生、找人洗空调,还是联系老师过来开课办活动、招募孩子参加、填写各种表格之类的事情,都是穿插在每个日常的。没有志愿者的日子里,馆长只能独自负责。

又说远了。这一天没有合适的志愿者,厚着脸让一起来办活动的社工小伙伴帮我看了一会儿才敢走进活动室。这次报名的孩子格外得多,有些家长站在活动室外透过窗户看着,我心里没有什么波澜,甚至有点儿窃喜,觉得今天大概也和上个月一样,会让家长们感到惊艳。

确实挺惊艳的,惊的是我,艳的是孩子们。刚开场我按惯例做了自我介绍,末了开玩笑说“之前有没有小朋友见过我呀?有的举个手。”无人理会。我愣了一下,找补说:“没有啊?一个都没有吗?”小朋友被我轻松愉快的语调逗乐,笑容灿烂,然后有孩子说:“我都是第一次来。”余光瞥过旁边的社工还有他们带来的四个小志愿者以及窗外的家长时,我脸上仍旧挂着一抹尬笑,心里的小人儿已经跪下在喊“救命”。

但这远不是尽头。第一个游戏环节的“自我介绍”设计在上个月的生日会取得了良好成效,台上的小朋友大方、开心,台下的小朋友认真听完他的介绍,根据PPT上的提示说出“欢迎和你一起过生日可真开心!”他们都很认真地在体验活动的过程,学会尊重与倾听。

今天的孩子普遍内敛,台上的人声音比较小,台下的孩子虽然听了我教的学习密码安静下来,但心思却是游离或者发懵的,基本每一次都记不住台上小朋友的名字。我苦恼又尴尬,十多个孩子,每人最多也就30秒到1分钟的时间,我却感觉漫长得好像一个世纪,于是几轮过后就喊了停,进入下一个游戏。

这一次是“炸弹数字”,大家接龙数数,遇到炸弹数字不能出声,以拍手3下作为代替。当我讲解完游戏规则,看着台下的小朋友们清澈无辜又无助的眼神,我心想:我真傻,我单知道前面的游戏他们觉得无聊,却没想到后面的游戏更无聊;我单以为他们只是还没提起兴趣,却不知道后面的游戏更让情绪滑铁卢,我真傻,真的。

之后的两个游戏环节转瞬即逝,终于来到制作粘土相框的环节。社工伙伴和小志愿者们负责分发相框、粘土,组织孩子们制作,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忍不住反思这一次的活动设计:我选的游戏是不是太难了?还是单纯的无聊?又或者是我对游戏规则的讲述不合适以致于孩子们没有理解?还是说孩子们年纪太小有点怕生?

—————————————————————————————————

生日会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孩子们的信——这是我想发展成生日会惯例的“时空信箱”环节。在每次结束的时候,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3个心愿、对馆长/图书馆的一些期待,我认为这是一个拉近彼此关系、增进我对他们的了解的很好的方式。

在大学时我也曾在部门举办过“每月一信”,一年时间,近百封信,以匿名的形式,让学妹们写下想和我分享的一切东西。我至今依然留存着,时不时拿出来看,从最初简短的三四行A4纸,到最后每次手写好几页的精致信纸......时隔几年再打开,我仍能感受到当初每月最后一次例会结束时在暖黄色台灯灯光下熬夜看信、回信的那份欢喜与动容。共同奋战的那些日子就这样封存在文字之间,每每启动,无比鲜活。我无数次感谢当初自己做了这个决定,纸短情长,时间忘记的,文字会记得。

但今天的信让人失望。我把它们一一打开,发现只有一个孩子认真听完我的话并写了长长的一段,其他人要么是在乱涂乱画,要么是随口乱扯了一些愿望,还有的一片空白。那一刻我无比地伤心和失落,感到丢脸、崩溃、迷茫、懊悔,因为他们但凡有一丝认真听我说话或是抬头看一眼PPT上的字,就不会交出这样的信,而这种不认真的悬浮状态,正是我在每次生日会时唯一想要剔除的。

难道是因为我教他们的学习密码只说了“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所以他们的耳朵没有准备好、没听别人说话?我不知道。我只希望他们专心去玩,去感受小伙伴们的团结、活力和善意,学着倾听与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明白无形的道德上的东西远比有形的分数之类的更重要。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