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2 / 2)

一个排由三个步兵班和一个火力班组成,属于四四制,而不是像pal那样的三三制,火力班拥有两挺带盾牌和小轮子的七点六二毫米sg1939气冷式重机枪和两具rgp-7火箭筒,所有副射手和弹药手均配备*沙冲锋枪。

三个步兵排和一个火力派组成一个连,火力排拥有两挺dshk-38/46十二点七毫米高平两用重机枪,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和两门仿制国产的52式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

到了团级就有团直属的炮兵连,装备有四门zis-3型七十六毫米加农炮和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团级上面的旅一级同样有直属的炮兵营,装备有十二门a-19型一百二十二毫米加农榴弹炮和十二门号称火炮中的ak,国产的六三式一百零七毫米十二管火箭炮。

师一级的火力更强,其属下的炮兵团装备d-20型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四十八门,一百三十二毫米的著名火箭炮喀秋莎二十四辆,一百六十毫米迫击炮六十四门,而到了军一级则更加的丧心病狂,光是b-4m1931型二百零三毫米榴弹炮就有二十四门,d-20型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更是高达七十二门,喀秋莎火箭炮四十八辆,a-19型一百二十二毫米加农榴弹炮四十八门,欧阳羽打算把苏联的大炮兵主义在异界发扬光大。

除了令人发指的众多火炮以外,欧阳羽更组建了一个坦克师,两个机械化师,和一个战斗机大队,攻击机大队和轰炸机中队。

坦克师装备前苏联著名的t-34-76一九四三年型坦克,再配上m3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和su-122、su-152自行火炮。坦克师的近三百辆坦克,两百辆装甲车和自行火炮,两万八千名士兵一起组成了欧阳羽的装甲突击先锋。

而两个机械化的的装备就没有上面那么华丽了。主要装备的坦克是bt-7快速坦克和有着陆地巡洋舰称号的t-35五炮塔重型坦克,t-35重型坦克是苏联以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名字命名的n174机器制造厂设计的,1933年由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制造厂批量生产,1936年开始在苏联红军中列装,1939年停产。总计生产了六十余辆。

t-35坦克的战斗全重为五十吨,乘员多达十一人。它和英国的“独立号”坦克一样,有五个炮塔。不过这五个炮塔是分两层排列的。主炮塔是中央炮塔,在最顶层。装一门二十四倍口径的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携弹九十发,另有一挺7.62毫米机枪。下面一层有四个炮塔,每个炮塔都装备一门三十七毫米速射炮。两个小炮塔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另外两个小炮塔位于左前方和右后方。这样布置的好处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较均衡,不过除了主炮塔可以360°旋转外,其余四个炮塔只有165°~235°的方向射界。

得益于有着强力的发动机和魔导炼金技术,原本皮薄馅大的t-35的移动速度和装甲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坦克最大行进速度为每小时五十公里,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一百二十毫米均质钢装甲的水平,并还有魔力护盾的保护。火力强大、难以摧毁的t-35多炮塔重型坦克,在欧阳羽的改装下变成了真正的陆地巡洋舰。

全师坦克数量为一百五十辆,bt-7占了三分之二。m3半履带装甲车以及变形车的数量却有近三百辆,没有自行火炮,但有用卡车拖挂的牵引式火炮一百二十门和五百辆卡车。

坦克师和装甲师都是实验性质的部队,空军也是一样,拉-5(la-5)型和改良型拉-7(la-7)型战斗机,木质结构为主单座单发式螺旋桨战斗机。是苏联在二次大战中后期的主力战斗机之一,被认为是苏联当时综合表现最优秀的战斗机。和在当时世界最杰出主力机型之一,主要武器为机头和机翼根部的四门二十毫米机炮,机翼下可挂载一百五十公斤的炸弹或者八枚一百二十七毫米航空火箭弹,又或者挂载二十四枚五十七毫米火箭弹进行对地攻击,这种木质结构的战斗机生产简单,原材料在这个世界可以算是无穷无尽想生产多少都行,如果这次的战斗表现良好的话,欧阳羽就准备进行大规模生产。

攻击机则是金属和木质混合的伊尔-2攻击机,伊尔-2(俄语:nл-2,英文:il-2)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强击机,广泛用于低空火力支援陆军,1939年由伊留申研制成功。1941年起装备部队,至苏德战争爆发时有249架,战时共生产3.6万架,占苏联飞机产量的三分之一,战时损失一万多架。单座(1942年改进型为双座两名驾驶员),装有1台1750(一说1600)马力发动机,最大时速420km/h,最大航程765(一说510)公里,装备20(后改为23)毫米航炮2门、7.62毫米机枪2挺(1942年双座型加装12.7毫米机枪1挺),能携4—8枚rs-82型火箭弹和400—600公斤炸弹,座舱、发动机和油箱均有装甲防护。苏军称之为“飞行坦克”,德军称之为“黑死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