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起用解缙44(1 / 2)

朱高爔挑了几样宝物进宫,孝敬朱元璋,刚进乾清宫,发现皇太孙朱允炆也在。

规规矩矩地行礼后,朱高爔便打算退出回菜园,谁知刚抬步,就被朱元璋叫住。

“爔儿,你先别走,咱正和你太孙哥哥商量你读书的事儿,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聪明,有天赋,得早点儿找个老师教,允炆的意思是让黄先生教你”。

朱高爔对儒家经典一窍不通,落到黄子澄手里,那岂不是让别人对自身的缺点一览无余?

即使没有天命在身,朱高爔也不想沦为别人的笑柄,好歹现在也是亲王,得要面子的。

“爷爷,黄先生辅佐哥哥处理政务,不一定能抽出多少时间,不如从翰林院另找一位师父”,朱高爔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道。

“那也行,让你太孙哥哥带你去翰林院,你们两个商量着,看看找谁合适”。

为了增进两位大孙子之间的友谊,促成他们亲密合作,朱元璋打算当甩手掌柜,多给他们制造机会相互磨合。

“爷爷,你偏心,哥哥读书的事,你亲自抓,我读书的事,你连管都不管,我和哥哥年龄都小,在用人方面,哪如爷爷有经验?”朱高爔不想被朱允炆压制,随便塞给自己一个师父敷衍了事。

选择一辈子的良师益友,绝对不能过于草率,必须朱元璋亲自出马,才能让朱高爔得偿所愿,选出最适合的师父。

话说到这份上,朱允炆也不得不表态,“爷爷,不如和我们一起去翰林院,爷爷眼光独到,我和弟弟正需要多跟爷爷学习”。

“你们俩,就知道拍马屁”,朱元璋抿着嘴,从炕上起身,“咱跟你们去一趟。”

到了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带着一众官员出来迎接。

朱元璋直接说明来意,“刘先生,咱和太孙过来是给高爔挑选师父的,他处于启蒙阶段,用不着你这样的大儒亲自教,找一位年轻才俊,先给他开蒙,刘先生看谁合适”。

刘三吾听后,捋着花白胡须沉吟道,“修撰张信二十二岁,甲戌科状元,天资聪慧,博览经史,而且行事稳重”。

朱元璋听得连连颔首,“咱对他有印象,确实才华出众”。

朱高爔急了,他内定的目标是杨荣。

张信是何许人也?他的大脑里没储存有关张信的资料,万一是个性格执拗,不好相处的,岂不是麻烦?一旦发生矛盾,显得自己气量不足。

“刘先生,听说翰林院有一位叫杨荣的进士十分出众”。

朱元璋不懂他的心思,朱允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朱高爔只得自己开口力挽狂澜。

“杨荣?”刘三吾蹙眉沉思片刻,摇摇头道,“翰林院没有此人”。

怎么会没有呢?

杨荣后来是便宜爹的内阁成员之一,最受便宜爹的信任和看重。

心急如焚间,朱高爔猛然想到,现在是洪武二十八年,难道此时杨荣尚未考中进士?

这下遭了,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太丢人了。

怎么挽回面子呢?

朱高爔垂眸思索对策。

“好,就这么定了,让张信明天去昭阳殿,单独给高爔讲解经史”,朱元璋大手一挥,将此事定了下来。

见朱高爔一脸窘态,朱允炆的嘴角不禁浮起一抹冷笑。

朱允炆走路都比平时轻快了许多,朱高爔猜想他的心情一定好到了极点,把储君的架子和亲和度拿捏得十分恰到好处。 他这种幸灾乐祸、睚眦必报的心态,让别人怎能甘心俯首称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