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不看也罢246(1 / 2)

刘淮当年登帝也是历经千难万阻。

先帝临终之时,他还未行冠礼,朝中重臣贵戚结成党羽,忠奸难辨。曾经先帝的左膀右臂,太常施玄早几年就被抄家入狱,相国桓甫日渐不理朝事,一门心思闭门不出。

这只是内忧,朝中大臣刮权,刘淮就算即位也会处处受掣肘。所以先帝下旨命长公主与驸马代为监掌朝事,长公主处理朝事都是疾风细雨般,从不优柔。而驸马唐仁不畏强权,自有一些朝臣服他。何况相国桓甫就是他的恩师,那姜庾大都护又是他的结义兄弟。姜家一门忠烈,姜父是振威军统帅,姜庾又身为骠骑大将军镇守边关。

所以先帝走的很放心,又或许那道密旨就是他留的最后一手。

等长公主与驸马安了内朝,就有人开始说:太子行冠礼后,不知长公主与驸马还会不会把朝权还给他登基。

他本是不信流言的。可是人有通病,越是似是而非的事情越容易叫人误以为可能是真的。

唐仁的书生意气,总是以民为先,开明盛世可不就是先要从贪污根深的大臣大族那下手吗?没有人会放着权力不用吧?那些人眼看唐仁是个拦路石,就想着尽早扶持刘淮登基,把这大麻烦解决掉,省的日夜担心会变成施玄那样,被送进死牢了此残生。

那时候太师苏旁就站了出来,成了刘淮的戚臣,为他登基助了好大的力。朝中大小官员各揣鬼胎,最后还真把刘淮先奉上王座了。

长公主与驸马都不是窃权弄私意图夺位的人,想着刘淮称帝一切是早晚的事,不仅没有反对,还处处打理好。谁知道,南边胡夷来势汹汹,唐仁既有监军之名,自然得奔赴沙场。那一别就是来生来世。

压根不用刘淮图事,大臣们就像商量好的,齐齐上奏折。像苏旁那种暗中出坏主意拉人出头,又或是像胡鹏那种指名道姓拿着不知真假的谏书告唐仁的,还有胡夷之战姜老将军的死,反正种种罪名全压在了唐仁头上。长公主一介女流,贵为公主也难逃干系。女子为政,多半让很多男人失了自尊颜面正好拿出来说事。

刘淮还是于心不忍的,下了圣旨命刘斐与唐仁合离。可惜刘斐不愿意。再之后,振威军大胜,众臣高兴之余非但不感谢唐仁,还说斩草除根,唐仁得了军心随时可以谋逆。

刘淮也不知傻子,他杀唐仁只是因为,他是个好官但不是一个好臣子,臣子就应该以帝王为先。

。。。。。。

老张走到太学殿了,看见一身素色宫服的阿初微低着头跟在刘珂公主身后。

几日前,他与阿初便是在差不多这情形下遇上的。

他入宫后,一有机会便会提着药箱在后宫假意遛弯,实则就是在各处行宫偏殿寻找阿初的踪影。这是在大海捞针,但他初入宫中没有熟知可信的人,不能暗查只能笨法子自己碰碰运势。

若是遇上侍卫盘问,他也准备好了托词。就说刚进御药房对宫中行路不甚熟悉,走错道了。

年关在即有些御医告假回乡过年,太医院人手不足就从属的御药房抽调。反正大病自有医官,小毛病这些配药的也懂医理,望闻问切还是基本的。

那日他如常溜达一圈,就被侍卫拦住盘问。

“我好像之前见过你了,你来了几日还没记住宫中各条道吗?”那侍卫一脸狐疑不信。

亏的老张长了一副老实巴交的脸,他恭顺答道,“在下确实记性不好,还请大人多多包涵。再走个几日,我应该能记住了。”

那侍卫不依不饶,虎着一张脸道,“你长脸了不是?宫中规矩,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随意走动。你是每日从御药房出来去了哪处的宫殿?不说清楚,我可得上报掖庭大监好好查查了。” 老张苦着脸瑟瑟一抽,“不至于不至于,我就是没见过世面,头回进宫述职,你看你误会我了不是?我这样的,难道会是居心叵测的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