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穿成赵光义后我打开了葵花宝典》9(2 / 2)

  许多在朝为官的外地官员都没法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能租房为生。更不用说许多外来谋生的大小商贩。

  在房价的威胁下,许多人也选择了类似后世加盖二楼商铺的做法,用木板加盖二楼、或者做隔间——是的,无论是二房东还是隔板房都不是现代人的独创,在北宋就已经存在了。

  然而这样带来的危险非常大,除了木板房的稳固性更差,防火性也更差,以致于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在位时,出现过惨痛的火灾事故。

  恰好,天幕也说到了这里。

  【赵意问清楚赵德的身份后,当然是生气的。

  但是气归气,她也的确缺人,于是要求赵德将功赎罪。

  首先,赵德领了一项特殊任务:就是把大宋酒楼的穿越者集体调查并且集中起来。这种任务赵意不方便交给帝王亲信,他们不好分辨。也不方便交给其他几位穿越者,大家都有自己的任务,非常忙碌。

  包青青一回到汴京,就埋头去查大宋累积的陈年旧案,一边查案一边想结合宋朝的情况写一本法医书籍,在大宋刑狱机构推广;

  武状元吕剑兰已经忙着去“调/教”自己的新属下,誓要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坚决不能让宋朝的弱兵再次出现;

  吕剑兰的爷爷,哦或者说兄长,吕建国,正忙着建立火器监,到处招纳工匠研发火器。

  赵意本人,除了总揽大局,还需要对城市进行改造。

  宋朝的商业贸易一直被人所称赞,大家提起宋朝都城,尤其是北宋都城汴京,首先想到的就是好一派繁华景象。

  尤其是宋人孟元老南迁到临安,写了《东京梦华录》,怀念汴京的昔日美好,更让人对汴京的繁华十分向往。

  但是繁华之下,却也有很大的风险。

  比如,火灾,和疫情。】

  “火灾怕什么,朝廷有设置望火楼和潜火队,能及时处理。”宋太宗时期,赵光义对天幕的说法不屑一顾。

  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城都有专设“望火楼”和“潜火队”来治火。

  每一个坊巷之中,隔三百来步设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在地势高的地方有砖砌的“望火楼”,楼上有人守望,是属于“古代版本的空中立体监测报警系统”。楼上有士兵日夜执勤,白天用旗帜作为信号,晚上则用灯火作为信号。

  望火楼下是潜火队的营房,这种军营称作“防隅”,数量大概有数十处,以南宋临安府为例,城内十四隅,城外九隅。

  潜火队规模达百余人,所配备的专业救火工具也有许多种:大小水桶、喷洒、麻搭、梯子、斧锯、火叉、绳索、铁锚儿等等。

  当然,这种军营的人数有限,万一遇到特大火灾,还是需要从城外直接调军队过来扑火。

返回